返回第178章 守岁与拜年(2 / 2)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首页

阿琴忙屈膝谢刘氏:“谢老夫人。”

“哎……别乱动,去吧,好生坐着去。”

又指挥朱瑛道:“丫头,明日多拨两个婆子、两个丫鬟去照顾阿琴,莫要出了闪失。”

老太太似乎很喜欢朱瑛,叫她都跟叫自己女儿一般,直接喊丫头。

朱瑛甜甜地应了声,嗔道:“其实媳妇都安排了的,不过既然外姑发话了,再多加几个人也便是了。”

刘氏不依不饶道:“你也要用功,成婚快一年了。”

言下之意是怎么还不怀上。

朱瑛瞟了一眼赵辉,意思是你儿子结婚没几个月就跑去打仗了,一去就几个月,哪来功夫生娃娃。

刘氏又数落赵辉:“明年呐,好好在家生娃娃,打仗什么的,让别人去嘛,大明朝这么多大将,偏偏非得你去嘛?”

赵辉嘿嘿笑道:“架不住皇上器重我啊。”

……

第二天,便是正月初一。

赵辉早早地就起身了,因为他要起来焚香、点炮。

今年的纸炮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纸炮是火药局改进后的火药,据他们汇报说是“威力加大”版。

然后赵辉就让他们做了一个炮仗让他过年点了试试,也算是公器私用了。

“砰,邦!”纸炮点着了后,一飞冲天,发出巨响。果然这炮仗很是不凡,不仅窜得高了,声音也大了。

赵辉暗暗点头,心说这火药局这一年没白干,火药的确有所进步,改天要去视察下工作,看怎么运用在火器上。

点完炮,天还没亮,赵辉便穿上朝服,进宫跟大臣们一道向皇帝朝贺。

天一亮,城隍庙会便开始了。

京城的城隍庙跟别的地方不同,叫都城隍庙,光听名字就知道比别处规格要更高。

都城隍庙在刑部街的西面,庙会从天一亮陆陆续续就有人了,一眼望去,整个刑部街上密密麻麻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从精巧的手工艺品、风味各异的小吃,到寓意吉祥的春联、年画应有尽有。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爆竹的烟火味,以及人们的欢声笑语。

城隍庙的西面,靠近城墙根,那边都汇聚着各地的戏班,他们都拿出了看家的本领,立誓要在这庙会上一较高下。

赵国公府的女眷们今天也都上街去逛庙会,她们一年中也没几回能出门去,自然是一个都不愿意错过。

进宫朝贺完毕后,赵辉也带着四个女儿,去庙会上玩耍,给她们买各式各样的小吃,各种小玩意,东西买了一大堆,以至于仆人们都拿不下,挂在手臂上、脖子上,东西与东西之间撞得叮叮哐哐直响。

今天是初一,按例家里是要饮椒柏酒,吃扁食(即饺子),扁食里还要藏一个银稞子,看谁能吃到,这一年都会交好运。

官员之间也会相互拜年,由于过年期间,大家也都会出门,难免不在家。

于是大家都会在门上挂一个红纸袋,袋子面上书“接福”二字,官员交游广阔,无法每户人家都一一去亲自拜会,或者级别不够没有资格登门拜年,于是都会写一个红帖,命仆人们把红帖投入要拜年的人家红纸袋中。

这就跟现代人微信拜年信息一模一样,人不能亲至,发条微信意思一下便是了。既全了礼节,又免去了见面的繁琐,实在是主客两便。

赵辉家门口就不同了,今年前来拜年的人极多,红纸袋已经不够装了,仆人们只好拿一个大竹筐,外面糊上红纸,放在门口,让拜年的红帖投在里面。

结果不消半日,这大竹筐里竟然足足投了大半筐子的红帖,令赵辉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