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制冷技术。
量子计算机要在极低的温度,甚至于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之下才能稳定运行。通常来说,制冷对于李青松来说并不应该成为障碍。
毕竟太空环境自身就温度极低,同时,制冷技术也早就已经成熟。
实验室之中,李青松早就能做到制取仅比绝对零度高万亿分之一度的低温,并在如此低温环境之中观察到了大量新物理现象。
但量子计算机的体型较大,需要做到对一个宏观物体的降温,同时,这个宏观物体还在不断运转,不断产生热量,如此,从工程上来讲,虽然其温度要求仅有1k,比实验室制取的低温高多了,其难度却反而更高。
为此,李青松不得不在激光冷却、磁蒸发冷却、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方面展开大量研究,以寻找合适的为量子计算机降温的方法。
同时,李青松还必须要研究极为精密的激光低温操纵技术。
量子计算机的本质是对于量子比特的操纵,以令其进行计算。而这操纵的手段,便是激光。
因为操纵的对象是量子,且必须要在极低温度之下进行,这对于激光控制器的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简直高到了天上。
李青松必须要研发出极为精密的光源以及控制器,才有可能攻破这一难点。
这些难题还仅仅只是较为笼统的分类。实际情况之中,每一个难题都可以分解为成千上万个小的课题,每一个小课题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去专门研究,不同的课题之间还有可能相互联系,复杂如同乱麻一般。
但此刻的李青松甚至没有时间在这如同高山一般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之前感到畏惧,也没有时间去细想要逾越这一障碍究竟有多难。
不管它有多难,去做就是了。
这等同于十个普通电弱文明的科研力量,便如同移山的愚公一般,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这一项工作之中。
时间在李青松的全力以赴之中慢慢流逝着。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涌现。新的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更新的问题涌现,似乎永无休止。
但李青松的脑力与资源投入也永无休止。
来多少问题解决多少问题,且不管未来还有多少问题要出现,做就是了!
几乎仅仅只是一瞬间而已,四年半时间便悄然流逝。
看着面前那台巨大的,足足占据了一整个大厅,能耗也高达10万千瓦的巨型设备,李青松脸上终于出现了一抹笑容。
原定的五年时间还没有到,关键性的突破便已经完成。
如今,具备实用性的量子超算终于被自己亲手造了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