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4章 量子实验室!(2 / 2)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首页

但这并不是李青松用于攻关量子超算技术的全部。

在其余各颗星球、各个太空基地之中,李青松还建造了总数超过1000座辅助实验室,在那其中也分布有200余万名克隆体。

工作在一线的克隆体数量超过了700万,但在这700万名克隆体之外,李青松还抽调了一亿名克隆体的脑力,让这些克隆体什么也不做,连吃饭都有其余克隆体专门照顾,专门整天躺在床上思考科技攻关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亿名克隆体的思考成果会实时同步到一线克隆体的脑袋里,让这些一线克隆体依据思考结果调整下一步试验方向。

下一步试验产出了数据,又会实时同步到这些脑力克隆体的脑袋里,支撑他们展开下一步的思考。

如此相互促进,相互循环。

当前阶段,抽调总计约1.1亿名克隆体加入到量子超算的攻关之中,已经是李青松能做到的极限。

毕竟其余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工业体系需要维持,之前积累的技术猜想和飞船性能提升的相关研究也需要克隆体去做。

但就算仅仅只有1.1亿名克隆体加入到攻关之中,其所具备的科研能力,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的人类文明,以及蓝图克文明。

粗粗估计,这1.1亿名克隆体的科研实力,至少也有蓝图克文明整个文明加起来的科研实力的十倍以上!

足足相当于十个蓝图克文明加起来的科研实力,此刻全都投入到了量子超算这一个项目之中。

这,才是李青松在五年之内攻克这一技术的底气所在。

全力以赴开展量子超算、飞船性能优化提升这两项极为重要的科技攻关之外,李青松还抽出一点精力,做了第三件事情。

他造了几十艘单艘满载质量在1000万吨左右的重型运输船。

之所以不造的更大,甚至直接上空天母舰,主要是出于隐蔽方面的考虑。

这些运输船每一艘内部都有一万名处在冬眠状态的克隆体,并携带有数量虽少,却极为关键的工业设备,譬如简单却可靠性极高的化学发电设备、采矿设备、炼矿设备、铸造设备、化工设备、初级的农业种植、养殖设备等等。

每一艘运输船内部都有一台超算,不仅负责飞船的整体控制,还携带有李青松这些年来的一切科技数据,以及玉皇、神工、悟空等所有智能ai的程序代码。

之后,这些重型运输船便在玉皇ai的自主控制之下,遵循着李青松的指令,向着远离牛郎星的方向飞去。

每一艘运输船的目的地恒星系俱都不同。这些恒星系也有近有远,最近的仅有十几光年距离,最远的则有上百光年。

就算运气不好,在航行过程之中遭遇意外损坏,但这么多飞船,总有那么几艘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吧?

这,便是李青松为自己准备的后手。

一旦事有不谐,那个智械天灾提前来到牛郎星系,导致自己主舰队被灭,自己至少也能通过那种未知的联系手段,转移到别的恒星系之中,重新发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