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0章 大科学装置(2 / 2)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首页

它的管道直径约为10米,总体积便达到了约160万立方米。算上周边的辅助设施等,总体积高达300万立方米,总质量达到了500万吨!

这样一个需要专门建设一座核电站供电的庞然大物,却仅仅只是李青松需要建设的众多对撞机之中的区区一条而已。而粒子对撞机,又仅仅只是李青松所需要建设的众多大科学装置之中的一种。

在粒子对撞机之外,李青松通过克隆体指挥着神工ai,调集来了无数重型机械,直接在牛郎a1上开始了挖掘,足足向下挖了一公里才停下。

之后,李青松在这里建造了另一种大科学装置。

中微子望远镜!

以超纯水等液体为介质,一旦有中微子与水分子发生碰撞,其后续影响便可以被观测设备捕捉到,进而让李青松可以对中微子发射源、中微子本身性质等展开研究。

这第一台中微子望远镜极为庞大。

它的主要设施是一个巨大的纯水罐,内部容积达到了600万立方米,足足可以容纳600万吨超纯水。

用于观测中微子碰撞的,则是数千万个光电倍增管以及探测器,确保任何细微的碰撞闪光都能被看到。

完成了这第一台中微子望远镜的建设,李青松便开始回填,将巨量的土方覆盖在了中微子望远镜上方。

中微子穿透力极强,其余粒子穿透力弱。有了岩石遮挡,便能确保只有中微子可以进入纯水罐,不会受到其余粒子干扰。

这样的中微子望远镜,李青松也一口气建造了50座。

除此之外,还有光学望远镜阵列、射电望远镜阵列等。

李青松建造了巨量的望远镜,铺设在了牛郎星系的各个位置,让它们组成阵列,对各个方向的各种天体展开观测与研究,以确认它们的演化过程、现有状态等等信息。

除了光学、射电、中微子,李青松还在另一个方面展开研究。

引力波。

按照现有体系,李青松知道,统一强核力,成为强核文明之后的下一步,大概率就要对引力展开研究,统一引力了。

此刻便开始对引力展开研究,看似有些太早,但李青松知道科学研究总是一步一步来的,要从最初开始慢慢积累,未来才能有真正掌握的那一天。

就像早在统一电磁力与弱核力之前,人们便已经开始了对强核力的研究一样。

现在开始研究引力,对于李青松来说不仅不算早,甚至有些太晚了。

引力波探测器的探测原理也很简单,无非是通过一纵一横两条激光束精准测量距离变化而已。

原理简单,实现起来却极为困难。因为引力波太过微弱,能造成的距离变化太过微小,设备便也需要极端精密才行。

为了达到所需的精度,李青松不得不将纵臂和横臂造的很长,甚至高达100公里,再辅以极为大型、精密的设备才算是达到了设计需求。

这种引力波探测器,单台的质量便达到了1000万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