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承袭丰乡侯爵
十娘和疏影主仆再相见,抱头痛哭。
小疏影这段时间相当于流放,以前做为杜家的家生子奴婢,从小跟着十娘一起长大,虽是奴婢,但吃穿用度都是比较好的,在府里都是有些地位的。
可郭氏一句话,就送到了同州沙苑。
那里有杜家的一个牧场,养的是长安人最爱吃的同州羊。擅长琴棋书画还会女红厨艺的疏影,结果成了一个牧羊女。
要是杜如晦晚点把它们召回来,她甚至要被许配给一个放羊倌的傻儿子。
恶梦一样的经历,
现在回到长安再见到十娘,如重获新生。
这场面也是让一众来宾们感叹不已,
许多人都在说郭家老夫人真糊涂了,怎么能这样对孙女呢,好歹也是嫡孙女啊,又不是什么外妇生的私生女,或是哪个婢妓生的,
这边收赔门钱、高彩礼,那边不给嫁妆,还把十娘身边服侍了十来年的这十几个仆妇婢女全给送走,没这样办事的。
当然,众人一边说郭氏年老糊涂,一边也在说杜如晦大气。
这替祖母收拾烂摊子,办的滴水不漏。
也有人提到杜淹,说他看不清局势,都到如今了,居然还在洛阳依附王世充,当然也有人说杜淹肯定不是看不清,而是身不由已。
有人则反驳,说人家皇甫无逸、庞玉等人不也奔来关中,皇甫无逸还把妻儿老小都扔在洛阳呢。
就是杜淹看不清形势,或是恋栈那个吏部尚书。
这些议论,李逸也听到一些,
他只能说,这可能正是杜如晦想要的。
让郭氏彻底社死,名声扫地,给所有族人、亲朋留下一个郭氏已经老糊涂,甚至病入膏肓的印象,一传十十传百,那郭氏以后就再别想执掌丰乡侯府大权,
而远在洛阳的杜淹,也会随着十娘出嫁这个事件,同样名声扫地。
门阀贵族是很要脸面的,更讲究名声。
不出李逸的预料,
宴后喝茶,
很快又有一个劲爆的消息传出来,
杜淹在洛阳,居然向王世充进谗言,检举自己侄子私通长安,使的杜如晦大哥被杀,杜如晦的弟弟也还被囚禁狱中。
这消息迅速传遍所有宾客之中,
有人听后当即向杜如晦求证,杜如晦很痛苦的表示确实如此。
“年初,洛阳王世充被李密大败,洛阳随时会被攻陷,太子和秦王率兵出关,逼退了李密,
当时洛阳城中不少官员曾联络太子和秦王,愿意内应,打开洛阳城门迎接入城,但因当时瓦岗军势大,洛阳王世充等也顽抗,便放弃了入洛阳的打算。
当时,我阿兄也曾派仆人送信军中,愿为内应,助取长安。”
杜如晦叹气:“谁知我四叔后来却检举我阿兄,王世充知当初联络我军的洛阳官员很多,不欲深究,四叔却非要王世充杀我阿兄,说是大义灭亲杀一儆百。
其实大家也知道,我们丰乡侯府,我父亲是祖父原配所生嫡长子,四叔六叔是续弦郭夫人所生,这些年两边一直关系不太和睦,
这点家丑本不该外扬,
可谁能想到,四叔会公报私仇,把我阿兄害了,现在还关押着我三弟。”
这些话亲自从杜如晦嘴里说出来,
也算是彻底把丰乡侯府的家丑挑明了,
以前大家也知晓两房不睦,却没想到闹到这种地步,就算朝廷律法一般也要求亲亲相隐。
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
可杜淹却非要检举自己侄子,并告他谋叛,并以此为由,说亲亲相隐不适此案,非要来个大义灭亲。
不管杜淹再怎么说,
可他都犯了大忌。
一来你可装作不知,二来当时许多人跟唐军联络,王世充知晓后,也因法不责众没深究,偏偏杜淹非要王世充杀侄子立威。
这样的亲戚朋友,以后谁敢跟你来往?
相反,
杜淹向来跟杜如晦一房不和,可如今郭氏把孙女婚事办成笑话,结果人家杜如晦不计前嫌,回后来就帮忙补救。
对杜淹的嫡女,尽到了一个堂兄的责任,
更是做到了丰乡侯府当家人的责任。
大气,
有担当,
胸襟宽广有格局!
“也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再宣布一个事情。”
“陛下对于家兄洛阳被害一事,深表同情,下旨追赠我阿兄为云麾将军、银州刺史、赠丰乡县侯爵。”
杜如晦兄长在洛阳被杀,罪名就是私通唐军,谋叛等,妻女没入掖庭,儿子被杀。
杜如晦请李世民帮忙向皇帝请求封赠兄长,李渊也是比较大方,给了云麾将军、银州刺史的赠官,还追赠丰乡侯府爵位。
不仅如此,
杜如晦把庶出的三子杜爱同,过继到兄长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