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轻吐一口气。
“告诉兵部,多派人手巡逻,尽快让百姓散去。宣玄奘法师进宫,”
他摆弄着手中如玉如金的天花。
天花如玉似金,入手冰凉,不象人间任何一种金银玉材。
天花渐渐散去,人群不由的发出遗憾的声音。
因为天花飘飞了半天,却没有一朵落到地下。
更无人接得一朵。
只有那位宫女接了一朵,还进献给了唐王。
唐王移驾回宫了。
...
摆够了姿势,接受万民崇拜的玄奘法师,悄悄放松了有些僵硬的身子。
老是保持一个姿势,累死了。
取经人是他命中注定的身份。
降生南赡部洲的东土大唐是师父的安排。
千年之前,师父便将目光投到南赡部洲这块独具魅力的地方。
那时候为了推广、扩大释门影响力,师父施展大神通,大开方便之门,招纳有缘弟子。
但却在遥远的东土遭到难以想象的阻力。
那里的凡人似乎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对于释门的理念,总是处于信与不信之间,不像其他部洲的凡人,身心都献给信仰。
师父讲经说法结束,端坐莲台,佛眼如炬,直直盯着东方。
那个时候,玄奘还叫金蝉子。
看到师父心事重重。
觉得自己做为师父最喜爱的弟子,理应为师父分忧解难。
“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有困难尽管吩咐。”
终有一天,师父的佛眼穿过茫茫虚空,定定看着南赡部洲那个国土。金蝉子忍不住开口询问。
“那里的凡人不对劲儿啊!”
师父缓缓转头,慈祥的目光注视徒弟。
“师父,你曾经说过,凡人属于胎生,具有非凡智慧。每人都是自己的佛祖,天下众生,不论愚痴、贫富、高低、贵贱,都是平等的。那里的人有什么不对劲儿?”
“每人都是佛,这句话其实是鼓励之语,希望我门信众,信仰坚定,永不退转。若要开悟,得道,还须要下死工夫。但那里的人不同。”
师父招手,让金蝉子近前。
一道光芒从他的眼前掠过,顿时增长了无上智慧。
他的眼睛也能透茫茫虚空,看清南赡部洲的一草一木,人们的一举一动。目光所至之处,仔细倾听,声音也听得一清二楚。
当金蝉子看到东土的景象。
不由的被深深吸引了。
南瞻部洲的空中祥云缭绕,霞光万道。
祥瑞之气笼罩着那里国土和人民。
生活那块土地上的凡人,人人相貌俊美,语言优美动听,跟神明之语有八九成的相似之处。
熟练掌握那种语言文字的学者,甚至具备了与天界神明沟通的能力,可以解读天神的语言,破解天神的神通。
那些人不论地位高低,信奉的不是血统论,不是门阀出身。而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们崇尚奋斗,而成功者又个个怀有悲天悯人,济世救人的大智慧。
金蝉子将东土的风土人情与经过释门教化过地方进了粗略的比较。
得出的结论很悲哀:
即使得到释门深度教化,东土又几乎从未接触过释门。
东土的发达、东土人的智慧,都比释门信徒所居之地不知道强多少倍。
“师父,东土不正是我释门追求的理想之地吗?凡人状态、国家运行、风土人情、语言礼仪,都是最理想的。虽然比之天界还有巨大的差距,但和人间的其他地方比,这里就是天界啊。”
看罢多时,金蝉子忍不住赞不绝口。
“徒弟,你再仔细看,还能看出什么来?”
师父觉得他观察太潦草,被表面繁荣蒙蔽了,没能看到潜藏的本质。
“你要看不同的人,从年纪大小。地位高低、性别不同、本性好坏、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都不要放过。能得出什么结论?”
金蝉子遵照师父法旨。
观察东土不同的人。
又收回目光,观察着释门领域中的信徒。
两相比较,终于看出了不同。
“师父,原来他们是.....唔.....?”
师父手一指,施展禁言术,将金蝉子的话憋在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