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
李国助斩钉截铁地道,
“不一定非得要有什么创造发明,只要是对社会有突出贡献,”
“能得到大众敬重和感恩的人,就可以立生祠。”
说到这里,李国助嘴角一扬,
“比如说,您能为南海边地从欧洲带来有价值的技术和人才,”
“从而为永明城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话。”
“永明城邦的民众也一定会敬重和感恩您的。”
“到时候,即使没有永明学会的审批,他们也会自发为您立生祠的。”
“噢!”考克斯挑了挑眉,一脸期许地笑道,“我想我可以开始为立生祠而奋斗了。”
“哈哈哈哈,想不到我翁翊皇一个工匠也能有自己的生祠,此生无憾了!”
刚送走了几个来他的生祠上香礼拜的善男信女,翁翊皇就忍不住狂喜起来。
李国助给他画的油画肖像实在是太惟妙惟肖了,
以至于那些来他的生祠上香的善男信女一眼就认出了他,
立马如同现代的追星族在街上遇到明星一般,把他围起来问东问西。
翁翊皇是费了好大功夫,才把他们一个个都打发走了,心里却是十分的痛快。
也怪不得他会如此,虽说是对社会有突出贡献,得到民众爱戴的人就可以立生祠。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工匠对社会的贡献往往是被严重忽视的。
有资格立生祠的,往往只有三种人,
一是官员,包括清正廉洁且政绩卓着的地方官,或抵御外敌、保境安民的官员。
二是有恩于百姓的贤达之士,主要是乡绅或地方上的义士。
他们凭借自身财富或影响力,在灾荒年间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或者出资修建桥梁、道路等公共设施,方便百姓出行和生活,
对地方发展贡献巨大,百姓出于感恩就可能为他们立生祠纪念。
三是宗教人士,主要是高僧、高道。
如果他们在某个地区弘扬佛法或者传播道教教义,
对当地的宗教文化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并且在劝人向善、救助困苦等方面有所作为,
信众们往往会通过立生祠的方式来供奉他们,以表崇敬和追随。
当然也有立生祠被滥用的情况,
比如有的官员威逼利诱百姓给自己立生祠,以达到粉饰自己的目的。
魏忠贤就是这类人的典型案例。
其实廉司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只是有李国助、颜思齐等永明要塞的高层在旁边,
也没人敢过分骚扰廉司南,基本都是上来礼貌性地问候几句,就自己告辞了。
“诶,这里还有一个牌位!但为什么没有画像呢?”
考克斯突然注意到了设在仁王祠旁边的长生牌位,同时也发现了它的特别之处。
“哦,这是我们给小当家立的长生牌位。”
李德连忙开口解释道,
“因为小当家不愿意给自己画自画像,所以就没有画像。”
“你为什么不愿意给自己画自画像呢?”
考克斯不解地问道,并由衷地说,
“其实你才是这里最有资格立生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