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泰尔与他兄弟,这一路走一路逛,看见店铺就进去瞅瞅,也不买东西,招了各种白眼也丝毫不在意。
他们走马观的游览着提尔新城区,眼看日头西斜,阿泰尔就拉住意犹未尽的兄弟,打算就近找家店,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尝尝这边的菜色又是如何的与众不同。
然而他们在踏入一间饭店的时候,阿泰尔遇上了熟人。在认出那个带着女士正在饭店里聊天的人后,阿泰尔低下头就打算离开这里,然而还没踏出饭店门口,他就被人拍了拍肩。
“好久不见?”
阿泰尔不用回头,就知道身后是乔斯。
他与乔斯熟么?其实不算熟,他们见面也就那几次。
不过奈何人家乔斯就是自来熟,也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认出自己的,凑上来就一副很熟的样子,阿泰尔也没法装不认识。
“既然运气这么好,隔了这么远都能遇上,不如过来坐下一起吃顿呗,这附近有家饭店,非常实惠就当是我请你们的。”
阿泰尔与自己教团里的兄弟对视了一眼,就在想要拒绝的时候,他们肚子传来了咕咕的叫声。
“不太好吧,我是说你不是和别人相约了么?”说话的时候阿泰尔眼神示意了一下乔斯身后的那名女子。
“没什么不好的,我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的妻子乔万娜,而这位则是我在安条克那边结识过的一位朋友,当时我们有过生意上的往来。”
乔万娜适时的露出和睦笑容,尽力化解阿泰尔与乔斯之间那点肉眼可见的尴尬。
她与乔斯新婚不久,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意大利富商,虽然并非是自由恋爱的结果,但双方对彼此还算满意,虽然乔万娜的家庭与日渐位高权重的乔斯相比要差上不少,但乔斯却并不介怀这种事。
既然人家妻子都没意见,阿泰尔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阿泰尔示意乔斯来点菜,毕竟他对这里的菜色压根没印象,不知道吃啥好。
然而乔斯却摇了摇头说道:“这边饭店吃啥都是自己拿,东西都在柜台,让那边的师傅帮忙打就行,最后我去结账,别和我客气。”
说着乔斯就带着三人走到饭店那边的柜台边上去,长长柜台上,放满了一个又一个方方的大木盒子,在这些大木盒子里又堆着样繁多各色菜肴,然而阿泰尔压根认不出来几样菜肴的名字。
在这里吃饭,就是食客拿个大碟子,想吃什么就让师傅打上一勺,走到柜台尾巴那里结账付钱,所费不多,还会附送一碗汤。
“对了,我忘记说了那几个菜你别点。”乔斯突然对阿泰尔说道,并且指了指几个看不出来哪里特别的菜,其中就有一项是肉丸子。
“怎么了?”阿泰尔太理解是怎么回事。
“那几样不是洁食。”乔斯细心的提醒道,所谓的不是洁食,简单理解就是不清真。
而洁食这个概念,其实又并非只有伊斯兰教才会有,当初古犹太教的《妥拉里就有规定。
而基督教里也有相关的说法,只不过大家普遍的都不把旧约当回事。
只规定禁止食用祭邪神的肉、被勒死的动物。
在旧约利未记第十一章纪录了各种可食与不可食的动物名单。
名单首先把动物分成「洁净」与「不洁净」两类。后者不但不可食用,亦不可接触其尸体,甚至连气味都不能接触,否则直到晚上均属不洁,并须洗涤衣服。
如落入器物中,要么清洗,要么打碎陶器。
受尸体污染的水更乃禁忌中的禁忌。
阿泰尔从乔斯的举动里感受到了真诚与尊重,乔斯其实大可不必提醒阿泰尔,而阿泰尔自己教派也不是很注重这些,但乔斯作为一名异教徒,却能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替阿泰尔注意到这些细节问题,就让人颇为感动。
甚至可以说,阿泰尔在乔斯的行为里看到了闪光。
“谢谢。”阿泰尔的这一声谢,就非常的真诚。
“不用谢,这都是应该的,以后你点菜的时候注意一下那些非洁食,其实都是有标志的。”
乔斯又指了指肉丸子字条下的几个标志。
“这个标志代表不适合穆斯林食用,这个代表不适合犹太教徒食用……”
与后世替各种食物打上清真标签不同,在耶路撒冷王国里盖里斯是反其道而行之,替那些不适合各自宗教食用的食物打上各种标签,这样一来也是为了尽量减少宗教之间的冲突,也让政府把握住引导社会风俗改变的权力。
耶路撒冷王国的国土不大,人口不多,但要说教派数量,却几只手都不一定数过来,可以说巴勒斯坦既是民族的大熔炉,也是宗教的大熔炉。
不处理好宗教之间的矛盾,那么巴勒斯坦就永远都是撕裂的巴勒斯坦。
但处理宗教问题,在盖里斯看来绝非什么老死不相往来的宗教隔离。
事实上越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越是在制造隔阂。
越是切割人群与人群,就越是在制造偏见与冷漠。可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制统一,却就是在主动制造矛盾。
在盖里斯看来,主动替某些食物打上清真标签并狭隘化,便属于前者,而强制要求某些人触碰禁忌却就是后者。
在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里,需要的往往是互相尊重,需要的善意的包容与提醒。
并且在此之上,塑造出一个更高层次,全新范畴的共识与认同。
强制划分一类食品出来叫清真,那么对于其他的民族与宗教来说是尊重是包容么?
一边说着要尊重,一边说着要包容,一边却又在抵制着其他民族宗教的传统与习惯,而一旦扩大化后,矛盾激化又只能选择息事宁人。
对于这种问题,耶路撒冷王国则是从政府的角度给予了善意的提醒,至于是否遵从全看个人,并不强制。
而对于后世而言,事实上和一般认识相反,恰恰是工业文明建立之后,穆斯林世界才有能力来满足细致到全流程的清真需求。东南亚就有着清真工业体系,用现代工业化的方式实现了从原材料到产品的规范化,或者说绝对清真化。
“说实话,我以前还未吃过猪肉呢。”如此说着,阿泰尔也就示意柜台后的大师傅打了一份肉丸子。
乔万娜有些略微惊奇,而乔斯挑了挑眉,反倒是打菜的大师傅与阿泰尔身旁的兄弟见怪不怪。
如果真按照《古兰经上面的建议,穆斯林不应当吃的东西多了去。
有正信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赐你们的佳美的食品,当感谢真主,如果你们只敬拜真主,那么,真主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流血、猪肉,以及不念真主之名所宰杀的】
——《古兰经第2卷172173节
“食用不洁的食物,无非是40日的功课不予生效,偶尔破戒,真主不会在意的。”
这里阿泰尔其实是诡辩了,第六代伊玛目贾法里可没说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还建议穆斯林去食用不洁的食物。
说白了,这家伙就是从来没吃过猪肉,这次闻到肉香了想尝尝了。
当然,这年头的阿萨辛派,单纯从自身教义来说,其实也挺百无禁忌的。
而饭店里的大师傅对于这种分明存心违反教法,但又嘴硬的穆斯林是真见怪不怪了。
事实上犯戒的问题其实问题不大,反而是这种“偶尔犯戒不是大问题”问题更严重,因为很多教法学家关注的是信徒对教法原则的尊重,是论迹但更论心才对。
与阿泰尔这样的破戒老油条不同,他身旁的兄弟,反而是严格遵循了柜台标签上的建议,选择了洁食进行食用。
而等到众人落座后,四人各自吃了起来,但阿泰尔有些后悔了,这肉丸子的味道虽然闻着很香,但他吃起来就很不习惯,而且感觉有些过于油腻了,吃起来不怎么舒服。
但即便如此,阿泰尔还是坚持着把这份肉丸子吃完了,毕竟这年头巴勒斯坦吃不上饭的人一大堆,自己点了就该吃完,食物总不该浪费。
而且味道倒也不算难吃,只是不适应。
一顿饭吃完,乔斯和阿泰尔简单说了下自己当下的职位,以及处境,而阿泰尔则没怎么说话,双方之间挥手告别,然后阿泰尔特地找饭店要了碗清水漱口。
回到旅馆后,阿泰尔他们兄弟回到各自的客房进行礼拜,稍事洗漱便躺床上睡下休息,从拉塔基亚到提尔的旅途可不是多么令人怀恋,那种疲惫深入骨子里。
……
第二天,耶路撒冷王国政府派出了专人,来到旅馆与他们一众进行会晤。
代表团在表明了自己希望签署互不侵犯协议后,又表示想对耶路撒冷王国进行更深层次的考察,更多地了解这个似乎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国家。
耶路撒冷王国这边的人直接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那些摆在明面上的东西,被人了解得越多才越好,这样一来其实也能避免一些不必发生的矛盾。
不过阿泰尔这个时候说了句话,让对方有点迟疑。
“我想去外约旦。”
虽然说外约旦也不是什么禁地之类的玩意,但这里面涉及的权责问题,不是那人一句话能说清楚的,所以他干脆说道:“我需要去请示一下。”
阿泰尔倒也不急,只是希望能够尽快,在他看来提尔的新城区已经如此繁华,那么盖里斯口中曾提到过的外约旦只会更加美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