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句话一出现,忽然又有几名文人皱起眉头。
就连后知后觉赶过来的南风公子,看到这些字,也差点陷入沉思。
可沈浩仍然没有停下动作。
他又写出来十六个字。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
当第三句话出现那一刻。
在场居然有三分之一文人都陷入沉思。
南风公子更是瞳孔一缩,差一点就沉浸其中。
直到此刻,沈浩才收笔。
他面对众多文人,再次开口:“我说朱清是纸上谈兵的花架子,说朱清不作为,你们还不服气。”
“也别说我欺负你们,什么时候你们理解了这三句话,你们什么时候在和我往后理论。”
“所谓。”
“知而不行,是为不知。”
“多知而不行,是为不作为。”
“想为百姓做事,就别天天沉浸在自己读过书就多么了不起的幻想里。”
“百姓受灾遭难时,不要张口只会说一些书中道理,那些放在现实面前不适用。”
“你们心中既然有为国为民的抱负,就别空口说白话,空有抱负,是救不了同胞百姓。”
“……”
沈浩说完,还有没看懂的文人不明白。
他不懂沈浩在说什么,开口反驳道:“沈浩,你……”
但他三个字说出来,就发现孟大学士死死瞪着他。
这名文人当即不敢说话了。
此刻的孟孝仁是一点想骂沈浩的心都没有了。
因为沈浩的三句话,居然让他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虽然这条路只是入门,然门内之浩瀚,却如深渊般,吸引着他。
而那些看不懂的文人,因为孟孝仁的表现,也都在努力去理解,想要看出点什么。
沈浩注意到这一幕,就知道孟孝仁是有些真本事,肯定看出这几句话之广博。
于是他心满意足,转身就走。
你们慢慢悟吧,心学之浩瀚,不仅仅是知行合一,还有心即理、致良知、格物致知。
哪怕只是心学的起点知行合一,也有你们悟的。
只是,这些加起来,是阳明老先生在不同年龄所悟出的真理。
沈浩此刻只说知行合一,不说心即理和致良知。
也是不想在他这个年龄说出太过于超越年龄的话,那样真没法解释了。
不过。
真说起来,许多人学习心学的侧重,都偏向于心体与良知的探索。
以良知为镜,明辨是非,可在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而沈浩自身的心学侧重则偏向于学问与传承。
通俗讲,便是用科学的真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也是沈浩为什么想去工部的原因。
想到这里,沈浩准备叫上李清瑶回去。
就让这些文人在这儿入迷吧。
若是这些文人里面,真有人因心学而学会理解百姓疾苦,学会如何为百姓做事,那也算积功德了。
然而。
他却发现李清瑶看墙上的字,居然也看入迷了。
于是他又靠近李清瑶一些,发现李清瑶还是沉浸在这三句话内,根本没注意到他。
沈浩无语了。
他给出心学入门核心,就是觉得这些纠缠不休的文人很麻烦,才扯龙须做大旗,想震慑住这些文人,好一劳永逸。
而他这么做的结果,也很有效。
只是没想到给自己未来媳妇也唬住了。
眼看天气又要转凉,沈浩只能让人拿来火盆放在旁边,而他就这么陪在李清瑶身边。
就像李清瑶陪他倾诉一晚上,一起感冒一样。
可他没注意到。
南风公子因为他的表现,早已被震撼到。
他在沈浩说完话,转身就朝着翰林院跑去。
而另外有皇宫内前来调查情况的护卫,全程看到沈浩的行为,也当即回宫汇报。
皇宫内。
宣德帝还在等消息。
他虽然气愤,但也没有贸然抓人。
虽然抓人也无所谓,但事后,他最怕这些文人来烦他。
就在此时。
那名护卫来汇报了。
“陛下,事情已经解决。”护卫开口汇报。
宣德帝微微颔首,满意道:“该抓的都抓起来了?”
护卫再道:“回禀陛下,长公主殿下和秦子爵,并没有抓人。”
“没有抓人,如何解决问题?”宣德帝问。
他可是知道这群文人有多难缠,不给他们一点教训,让他们害怕,绝不可能让他们退走,只会纠缠不休。
嗯……对,就和赵如风一样难缠。
护卫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他表情怪异地道:“回禀陛下,那些文人并没有离开,只是看了秦子爵写的三句话,都陷入沉思。”
“就像,就像是被说服了。”
???
宣德帝满头问号。
什么就被说服了。
这些文人没理都能硬说出三分理,还能被说服?
怎么可能说服。
宣德帝微微蹙眉:“你给朕讲讲,沈浩都写了哪三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