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昔,清淇与远大的股份制改革,为这个摇摇欲坠的企业带来了曙光。改革初期,公司引入了先进的德国进口生产设备,这在当时可是行业内的前沿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精度和生产效率。生产流程也进行了全面优化,原本繁琐的多道工序被精简整合,每个环节紧密衔接,以往产品积压在车间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同时,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每周的部门例会让信息沟通更加顺畅,打破了以往的管理混乱局面。在股权分配上,拿出 15% 的股份分给员工,大家干劲十足,像技术骨干赵师傅,拿到股权后主动加班改进工艺,产品合格率提升了 10%。
工资待遇显着提升,员工们的月收入平均增长了 30%,加班补贴、绩效奖金也按时发放。不少员工用这笔钱购置了彩色电视机、双开门冰箱,还翻新了自家的老房子。公司还组织了多场专业技能培训,从生产技术到管理知识,帮助员工提升职业能力。小李原本只是普通工人,通过培训掌握了先进技术,成为了车间主管,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在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下,历经无数次的尝试与探索,清淇终于焕发出新的生机,稳稳地踏上了发展的坦途,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
随着企业的逐步稳定,那些为清淇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老一辈管理技术人员,大多已到退休的年纪。老姜厂长、李总、古老总等都已 70 多岁,古老总、姜老总更是快 80 岁了,就连相对年轻些的薛强也告别了工作岗位。
退休后的他们,生活一下子变得清闲起来。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重拾那些珍贵的回忆,他们决定建一个群。起群名的时候,大家绞尽脑汁,想了好多名字,却总觉得差了点意思。直到薛强提出:“咱们都老了、退了,但咱可不能服老,干脆风趣一点,就叫‘几个老杆子’怎么样?” 没想到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瞬间,群里一片叫好声,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再贴切不过了,在这个群里,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忽一日,薛强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兄弟们,听说连青云回来了!咱们是不是找个时间聚一聚?” 消息刚发出,群里就热闹了起来,大家纷纷响应。连青云也在群里回复道:“我倒是想起了当年我常去的那家在北门桥下面的新半斋饭店,在那里还能找到不少回忆呢。” 众人听后,一致认可这个提议。不过,新半斋饭店确实还在,但已经搬到大运河文化长廊的美食街了,听闻那里古色古香,美食众多,与新半斋的风格相得益彰,大家想到能在新环境里重温旧时光,都多了几分期待。
清晨的阳光轻柔地洒在大运河文化长廊美食街的新半斋饭店,细碎的光影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勾勒出一幅斑驳陆离的画卷。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这家承载着无数回忆的饭店,今天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 连青云、薛强、肖健和杨宏这几位 “老杆子”。
连青云早早地来到了饭店门口,他双手背在身后,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久久地凝视着那块熟悉的招牌。招牌的颜色已经有些褪色,边角处也有了些许磨损,但在他眼中,这招牌却宛如一件珍贵的宝物,承载着他青春岁月里最美好的回忆。往昔的画面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些奋斗的日子、那些真挚的友情,都如同昨日之事,历历在目。
不一会儿,薛强迈着略显蹒跚的步伐缓缓走来。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衬衫,头发稀疏,前额光秃得发亮,两侧的头发也已经变得花白,活脱脱一副 “中间溜冰场,两边铁丝网” 的模样。连青云看到他,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伸出双手紧紧握住薛强的手,用力地晃了晃,笑着说道:“老薛,好久不见啊!你这模样可是一点没变,还是那么精神!” 薛强也爽朗地笑了起来,拍了拍连青云的肩膀说:“老连,你也一样啊!岁月不饶人,咱们都老咯!”
紧接着,肖健和杨宏也结伴而来。四人相见,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慨。他们互相拥抱,轻轻拍打着对方的后背,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啊!” 曾经意气风发的他们,如今都已两鬓斑白,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份真挚的情谊却如同陈酿的美酒,愈发醇厚。
走进饭店,点好菜后,酒也被端了上来。服务员小心翼翼地将酒杯一一倒满,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在整个包间。大家纷纷端起酒杯,高高举起,目光交汇,眼神中充满了对彼此的思念和对这次相聚的珍惜。连青云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来,为了我们这难得的相聚,为了我们曾经一起奋斗过的岁月,干杯!” 众人齐声应和,酒杯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酒水在杯中微微荡漾,仿佛也在为他们的重逢而欢呼。
虽说酒力已大不如前,但氛围却丝毫不减当年的热烈。薛强轻轻抿了一口酒,微微皱了皱眉头,放下酒杯,摇了摇头,感慨道:“想当年,我和杨宏上班时,就着一盒清江罐头,一瓶分金亭酒一会儿就下肚了,那时候酒量好得很,现在可不行咯,只能喝个二两。”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肚子,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连青云则笑着说:“我在酒乡工作这么多年,酒量还能撑个三四两,不过也比不上年轻的时候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怀念,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酒过三巡,大家的话匣子彻底打开。肖健的脸颊微微泛红,眼神中透着几分兴奋,他率先开口:“我还记得我 1983 年来清淇的时候,公司没有食堂,我就和周伟还有车间的陈师傅一起搭伙做饭。我负责做饭,周伟负责买菜,陈师傅负责生火。有一次,周伟上街买菜,和老农磨了半天嘴皮子,最后就买了一个鸡蛋回来。哈哈,那时候物资匮乏,一个鸡蛋做一盆汤也不错了。” 他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众人听了,哄堂大笑,有的笑得前俯后仰,有的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笑声回荡在整个包间。
肖健顿了顿,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脸上的笑容渐渐带上了几分感慨,看向连青云说道:“青云呀,你命也大呀。当年清淇大爆炸时,你幸亏早走一刻,要不今天就缺了一个人了。那爆炸的声响,我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想起来还是后怕。” 连青云听后,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是啊,那时候真是命悬一线,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时,高主任也忍不住接过话茬:“还有啊,当年史旺被人枪击了,也是连青云用三轮车拖着他离开的,胆子也不小呢。”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回忆起那段惊险的往事。有人感慨道:“那时候大家都不容易,不过也正是这些事,让咱们的感情更深厚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有欢笑,也有对过去艰难岁月的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