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盖打开楼门,带着于秋上了三楼,随即让他在门口等着。
坐在地上的于秋,捏着兜里的五块钱,心里盘算着等会儿要买点什么。
现在手头一共七块钱了,虽然不算多,但足够买秀秀的衣服和蛋蛋的奶粉。
没过多久,王铁盖拿着一叠东西出来,递给于秋。
他取出的物品包括一张五斤的米票,一张三斤的肉票,还有一些散钱。
夹在其中的是写着电话号码的一张纸。
“票我不够,这里是些钱。如果以后你还有好货,记得联系我。”
王铁盖指了指那张纸上的号码。
于秋接过钱和联系方式,心中喜出望外。
这简直是多了一条财路!
他连忙笑着说道:“谢谢您,叔!”
王铁盖摆了摆手:“别叫叔了,叫我老王吧。”
说完,他转身进了屋,关上了门。
门外,于秋低头清点了一下。
五斤米票,三斤肉票,再加上三块钱现金。
总计算下来,现在他身上有十块巨款了!
把这些东西藏好后,他提着木桶出了楼栋,径直往供销社赶去。
进了供销社,各式各样的水果糖在玻璃柜里摆放得整整齐齐,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诱人。
此时供销社快要下班,顾客并不多。
于秋抓紧时间,不一会儿便买好了五斤大米、三斤猪肉。
还有洗漱用品、奶粉等零碎,总共花了五块。
他看了眼挂钟,已经八点多了。
相比其他地方的供销社,老湾这边会下班晚一点,因为牵扯到渔民回船之类的问题。
眼看时间不多了,于秋连忙跑去买了两件衣服。
一件给妻子李秀秀,一件是给儿子蛋蛋的。
衣服都是上好的质量,价钱不菲。
因而最后的五块钱也给花了。
再次回到口袋空空的时候,但于秋并没有气恼,反而提着大堆东西哈哈大笑起来。
“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心满意足的于秋,提着木桶,艰难地走在回村的路上。
路上行人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一些人也不禁停下脚步。
“喂,于秋!你买了这么多东西?上车吧,我带你。”有人叫住了他。
听到熟悉的声音,于秋回头一看,竟然是吴队长的大儿子吴海,自己村里的老乡。
见是熟人,于秋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便将东西放在车上。
他边放边道:“给亲大爷送了点海货,非得让我提点东西回来。”
之所以卖东西要去黑市,也不敢说自己在卖青蟹。
主要是这时候私人买卖是犯法的。
一旦抓住,投机倒把的罪名就能安在你身上。
到时候就去蹲大牢吧。
“没想到你大爷竟然住县城?那干嘛不带你也在县城啊?”
吴海笑着问道。
“大爷照顾我不少……”于秋只是随便应付了几句。
一路上,两人赶着牛车,聊着天就到了大湾村。
看着于秋提着大件小件的往家里去,吴海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尤其是那三斤肉,哪怕他爹是生产大队长,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
……
回到土砖房的家,已经是九点多了。
李秀秀正抱着蛋蛋,好奇地看着眼前的这些东西。
虽然心里有些疑问,却没敢问。
她只轻声对于秋说:“这么晚才回来,我现在去做饭?”
于秋边收拾东西边说道:“好,我带了米和肉回来。”
“还有桶子里,我留了鱿鱼和一点蛏子。”
“今晚带蛋蛋一起吃点好的。”
他说完,把东西搬进厨房。
忙活了米肉,于秋出来抱起蛋蛋,把奶粉递给妻子:“这是给蛋蛋吃的,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