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6章 印度(1 / 2)峰雪山首页

离开泰国,菜狗的旅程带他向印度进发,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深厚宗教底蕴的国家。他的行进路线从泰国的西部边境出发,穿越缅甸的山区,进入印度的东北部,然后向南行进,经过印度的多个重要佛教圣地。

随着菜狗的旅程从泰国出发,他首先踏入了一片未被触碰的自然奇观——茂密的热带雨林。这里的景色如同一幅生动的绿色画卷,各种层次的绿色交织在一起,从浅绿到深绿,从嫩绿到墨绿,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巨大的树木高耸入云,它们的树冠在空中交织,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天幕,阻挡了大部分直射的阳光。

在这片热带雨林中,缠绕的藤蔓像是大自然的装饰师,它们或粗或细,或长或短,沿着树干攀爬,悬挂在树枝之间,有的甚至垂到了地面,形成了一道道自然的帘幕。这些藤蔓有的开着小花,有的结着果实,为雨林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阳光努力地穿透层层叠叠的树叶,洒在蜿蜒的小径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这些光点随着微风的吹拂而摇曳,仿佛是一群跳动的精灵,在向菜狗诉说着雨林的秘密。小径两旁,各种奇花异草竞相生长,它们或绽放着鲜艳的花朵,或伸展着宽大的叶片,展示着热带植物独有的生命力。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这是一种混合了湿润、腐殖质和新生命的味道。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偶尔,一阵微风吹过,带来远处瀑布的轰鸣声和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为这片热带雨林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宁静。

在这片热带雨林中,菜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多样性。他的脚步虽然缓慢,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的好奇。他知道,这片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遗产之一,它不仅孕育了无数的生命,也蕴藏着人类尚未发掘的自然秘密。随着旅程的继续,菜狗带着对这片热带雨林的深深敬意,继续前行,心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之力的敬畏。

随着菜狗深入缅甸的山区,景色逐渐从热带雨林的郁郁葱葱转变为崇山峻岭的壮阔。山峰一座接一座,如同大地的脊梁,直插云霄,它们的峰顶被云雾缭绕,仿佛是通往天界的阶梯。深邃的峡谷则如同大地的裂缝,深不见底,让人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肃然起敬。

在这些险峻的山峰和深邃的峡谷之间,山间的小道蜿蜒曲折,仿佛是连接天地的纽带。小道两旁,偶尔可见古老的寺庙和修道院,它们或隐匿在山林之中,或坐落在山崖之上,每一座都显得格外静谧和神秘。这些寺庙和修道院的墙壁上爬满了青藤,门扉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菜狗在这些古老的建筑前驻足,他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的宁静和庄严。每一块石头,每一尊佛像,都似乎在向他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他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深刻的触动。这些寺庙和修道院不仅是信仰的圣地,也是文化的宝库,它们承载着缅甸人民的信仰和智慧,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进入印度后,菜狗首先到达了东北部的阿萨姆邦,这里的茶园和稻田一望无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阿萨姆邦以其肥沃的黑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是印度最大的产茶区,茶叶产量占全国的一半。这里的茶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两岸,与中国、不丹、孟加拉国接壤。茶园里的茶树叶子深绿色且有光泽,比中国大部分茶叶子宽,灌木丛开出娇嫩的白色花朵。茶叶以其独特的麦芽味而着称,这种味道是阿萨姆邦红茶广为人知的特征。

翠绿的茶叶与金黄的稻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阿萨姆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稻田在季风季节得到充沛的降雨,使得这片土地变得肥沃而富饶。在这片土地上,农民们辛勤劳作,种植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尤其是水稻,与Bihu节的庆祝活动息息相关,这个节日体现了农业繁荣和季节变化的愿望。

远处,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峰若隐若现,给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庄严。喜马拉雅山脉近东西向展布,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全长约2450千米,宽在200—300千米间。山脉的主脊由前寒武纪结晶岩和变质岩等组成,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这些雪峰不仅是地球上最高的自然屏障,也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阿萨姆邦的自然风光令人赞叹,这里不仅有广袤的茶园和稻田,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样的野生动物。森林覆盖率高达35%,拥有婆罗双、柚木、铁木等贵重木材,以及藤、竹和常绿树种。这片土地上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使其成为了一个独特而富饶的地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随着菜狗向南行进,他来到了印度的比哈尔邦,这里是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区。比哈尔邦地处恒河平原,恒河在比哈尔段长约445公里,气势恢宏。全邦大部分地区为恒河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地带,被称为比哈尔平原,平均海拔大约75米。这里河流众多,最终都汇入恒河,雨季时河水充沛,滋养着这片肥沃的土地。

他参观了那烂陀寺的遗址,这曾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之一,也是佛教学术的中心。那烂陀寺考古遗址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省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处,公元5世纪创建了佛教大学——那烂陀寺,它是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遗址中的残垣断壁和古老的石雕,让人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辉煌。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

遗址由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存在于此的寺庙和佛学院遗留下的古迹组成,包括窣堵坡(坟冢),舍利塔,寺庙(僧房学舍),以及重要的墙画、石刻、金属器物等艺术作品。那烂陀作为印度次大陆上最古老的大学而引人注目,其作为有序的知识传递场所存续长达800年,发展的历史见证了佛学宗教化的过程,以及寺院和教育传统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