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寇员外既然得以复活,又整理了旌旗鼓乐,僧道亲友,依旧送行这里暂且不提。
却说唐僧师徒四人,走上大路,果然西方佛地,和其他地方不同。
见到了一些奇异的花朵、美好的香草、古老的柏树、苍劲的松树,所经过的地方,家家户户心怀善念,户户都斋僧。
每逢在山下有人修行,又能看到在林间有人诵经。
师徒们夜里住宿白天赶路,又经过了六七天,忽然看到一带高楼,几层高阁,真的是:
冲天百尺,耸汉凌空。
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
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栋宇接云屏。
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
此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
真堂谈道,宇宙传经。
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
紫芝仙果年年秀,丹凤仪翔万感灵。
~~~~
高耸直上百尺,挺拔矗立在空中。
低头能看到落日,伸手能够摘取星辰。
开阔的窗户和轩廊仿佛能容纳宇宙,高大的屋宇连接着云屏。
黄鹤传来消息时秋树已老,彩鸾传书到晚风清幽。
这里是神灵的宫殿、珍贵的楼阁,是琳馆珠庭。
在真正的殿堂谈论大道,向宇宙传播真经。
花儿在春天到来时美丽,松树在雨过后更显青翠。
紫芝仙果年年秀美,丹凤仪态飞翔万种灵秀。
三藏举起鞭子远远指着说道:
“悟空,好地方啊!”
行者说道:
“师父,你在那假的境界和假的佛像处,却非要下拜。”
“今天到了这真的境界和真的佛像处,反倒还不下马,这是怎么说的?”
三藏听了,慌得翻身跳下来,已经到了那楼阁的门口。
只见一个道童,斜站在山门之前叫道:
“来的莫非是东土取经人吗?”
长老急忙整理衣服,抬头观看,见他:
身披锦衣,手摇玉麈。
身披锦衣,宝阁瑶池常赴宴;
手摇玉麈,丹台紫府每挥尘。
肘悬仙箓,足踏履鞋。
飘然真羽士,秀丽实奇哉。
炼就长生居胜境,修成永寿脱尘埃。
圣僧不识灵山客,当年金顶大仙来。
~~~~
身上穿着锦绣的衣服,手中摇动着玉麈。
身上穿着锦绣的衣服,常常前往宝阁瑶池参加宴会;
手中摇动着玉麈,在丹台紫府常常挥动拂尘。
肘部悬着仙箓,脚上穿着履鞋。
飘飘然真是仙人道士,容貌秀丽实在奇特啊。
修炼成就长生之术居住在胜境,修行达成永寿之身脱离了尘世。
圣僧不认识这位灵山的客人,这是当年的金顶大仙来了。
孙大圣认出了他,就说道:
“师父,这是灵山脚下玉真观的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呢。”
三藏这才醒悟,上前施礼。
大仙笑着说道:
“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了。”
“她十年前领了佛旨,向东土寻找取经人,原本说二三年就到我这里。”
“我年年等候,毫无消息,没想到今年才相逢。”
三藏合掌说道:
“有劳大仙的盛情,感激!感激!”
于是师徒四人牵马挑担,一同进入观里,又和大仙一一相见。
大仙随即让人看茶摆斋,又叫小童儿烧好香汤让圣僧沐浴,好登上佛地。
正是:
功满行完宜沐浴,炼驯本性合天真。
千辛万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
魔尽果然登佛地,灾消故得见沙门。
洗尘涤垢全无染,反本还原不坏身。
~~~~
功德圆满应当沐浴,修炼驯服本性符合天真。
千辛万苦如今才平息,严守戒律皈依佛门从此更新。
魔障除尽果然登上佛地,灾祸消除所以见到僧人。
洗去尘土污垢没有一点污染,返本还原保持不坏之身。
师徒们沐浴完,不知不觉天色将晚,就在玉真观歇息。
第二天早上,唐僧换了衣服,披上锦斓袈裟,戴上毗卢帽,手持锡杖,登堂拜辞大仙。
大仙笑着说道:
“昨天衣衫褴褛,今天光彩鲜明,看这模样真是佛子。”
三藏拜别就要走,大仙说道:
“先等等,等我送你们。”
行者说道:
“不必您送,老孙认得路。”
大仙说道:
“你认得的是云路。”
“圣僧还没登上云路,应当从本路走。”
行者说道:
“这个说得对,老孙虽然走了几回,只是云里来云里去,确实不曾踏上此地。”
“既然有本路,还麻烦您送送,我师父拜佛的心很诚,希望您别迟疑。”
那大仙笑吟吟的,拉着唐僧的手,引领到佛坛的法门前。
原来这条路不出山门,从观宇的中堂穿出后门就是。
大仙指着灵山说道:
“圣僧,你看那半空中有五彩的祥光,千层的瑞霭,那就是灵鹫高峰,佛祖的圣境。”
唐僧见了就拜,行者笑道:
“师父,还没到拜的地方呢。”
“常说望着山走会累倒马,离这镇子还有挺远,怎么就拜!”
“要是拜到山顶,得磕多少个头啊?”
大仙说道:
“圣僧,你和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经到了福地,望见了灵山,我回去啦。”
三藏于是拜辞而去。大圣领着唐僧等人,慢慢缓步前行,登上了灵山,走了不到五六里,见到了一道活水,滚滚浪涛飞涌,大约有八九里宽,四周没有人迹。
三藏心惊道:
“悟空,这条路走错了,难道是大仙指错了?”
“这水如此宽阔,如此汹涌,又不见船只,怎么过得去?”
行者笑道:
“没错!你看那旁边不是有一座大桥?”
“要从那桥上走过去,才能修成正果呢。”
长老等人又走近看时,桥边有一块匾,匾上有“凌云渡”三个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
正是:
远看横空如玉栋,近观断水一枯槎。
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蹅!
万丈虹霓平卧影,千寻白练接天涯。
十分细滑浑难渡,除是神仙步彩霞。
~~~~
从远处看如同横在空中的白玉栋梁,近看又像是截断水流的一根枯树枝。
在河上架桥过海还算容易,可这一根独木、一道单梁让人怎么行走啊!
万丈的彩虹平卧着影子,千寻长的白练连接着天涯。
特别的细滑,简直难以渡过,除非是神仙踏着彩霞才能过去。
三藏心惊胆战地说道:
“悟空,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另寻路径走吧。”
行者笑道:
“正是这条路!正是这条路!”
八戒慌忙说道:
“这样的路,谁敢走?”
“水面又宽,波浪又涌,单单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么能落脚?”
行者说道:
“你们都站住,等老孙走给你们看。”
好个大圣,迈开步子跳上独木桥,摇摇摆摆,不一会儿跑过去了,在那边招呼着说道:
“过来!过来!”
唐僧摆手,八戒沙僧咬着手指说:
“难!难!难!”
行者又从那边跑过来,拉着八戒说道:
“呆子,跟我走,跟我走!”
那八戒躺在地上说道:
“滑!滑!滑!走不了!你饶了我吧!”
“让我驾着风雾过去!”
行者按住他说道:
“这是什么地方,允许你驾风雾?”
“必须从这座桥上走过,才能成佛。”
八戒说道:
“哥啊,佛做不成也罢了,实在走不了!”
他们两个在那桥边,滚滚爬爬,扯扯拉拉地打闹。
沙僧走去劝解,他俩才松开了手。
三藏回头,忽然看见那下游中有一个人撑着一只船来,叫道:
“上船!上船!”
长老大喜道:
“徒弟,别乱闹。”
“那里有只渡船来了。”
他们三个跳起来站好,一同观看,那船来得很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
行者火眼金睛,早就认出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
行者却不点明,只管叫道:
“到这里来!撑过来!”
很快撑近岸边,又叫道:
“快上船!快上船!”
三藏见了,又心惊道:
“你这无底的破船,怎么渡人?”
佛祖说道:
“我这船:
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
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
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
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
在天地初始划分时就有了名声,幸亏由我撑持一直未曾改变。
有浪有风依然能保持平稳,没有终点没有起点快乐平和。
六尘不能沾染能够归一,历经万劫安然自在前行。
无底的船儿难以渡过大海,从古至今用来渡化众生。
孙大圣合掌称谢道:
“承蒙您的盛情接引我师父。
“师父,上船去吧,他这船虽然无底,但是稳当。”
“纵使有风浪,也不会翻船。”
长老还是心存疑虑,行者叉着胳膊,往上一推。
那师父站不稳,骨碌碌地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拉起,站在船上。
师父还在抖衣服,跺鞋上的水,抱怨行者。
行者却领着沙僧、八戒,牵着马、挑着担,也上了船,都站在船上。
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船,只见上游漂下一个死尸。
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
“师父别怕,那个是原来的你。”
八戒也说道:
“是你!是你!”
沙僧拍着手也说道:
“是你!是你!”
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道:
“那是你!可喜可贺!”
他们三人,也一起跟着应和。
撑着船,不一会儿稳稳当当地过了凌云仙渡。
三藏这才转身,轻轻地跳上岸。
有诗为证,诗说: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
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
摆脱了胎胞骨肉之身,相亲相爱的是元神。
如今修行圆满才成佛,洗净当年的种种尘世污垢。
这正是所谓的广大智慧,到达彼岸的无极之法。
师徒四人上岸回头,连无底船都不知去向了,行者这才给三藏说是接引佛祖。
三藏这才醒悟,急忙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行者说道:
“不用道谢,我们彼此都应该相互扶持。”
“我们多亏师父得以解脱,借助门路修行成功,有幸修成正果。”
“师父也依赖我们的保护,秉持教法加持,幸运地脱离了凡胎。”
“师父,你看这面前的花草松竹,鸾凤鹤鹿的胜景,比起那妖邪显化的地方,哪个美哪个丑?”
“哪个善哪个凶?”
三藏不停地称谢。
一个个身轻体快,走上灵山,早看到那雷音古寺: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
巧峰排列,怪石参差。
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
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
白鹤栖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
彩凤双双,青鸾对对。
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
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
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
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
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
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
浮屠塔显,优钵花香。
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
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
寺顶直摩云霄之中,根基连接须弥山脉。
巧妙的山峰排列,怪石参差不齐。
悬崖下有瑶草琪花,曲折小径旁有紫芝香蕙。
仙猿摘果进入桃林,就像火烧金子;
白鹤栖息在松树枝头,简直如烟捧玉。
彩凤双双,青鸾对对。
彩凤双双,对着太阳一鸣天下祥瑞;
青鸾对对,迎着风闪耀舞动世间稀有。
又看到那黄森森的金瓦重叠如鸳鸯,明晃晃的花砖铺就像玛瑙。
东边一行,西边一行,全都是蕊宫珠阙;
南边一带,北边一带,看不尽宝阁珍楼。
天王殿上放出霞光,护法堂前喷出紫焰。
佛塔高耸,优钵花飘香。
正是地方优美疑似天上之别,云彩悠闲只觉白昼漫长。
尘世的纷扰不到各种缘分已尽,万劫没有亏损的大法堂。
师徒四人逍遥自在,走上灵山的山顶。
又看到青松林下列着优婆,翠柏丛中排着善士。
长老就赶忙施礼,慌得那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说道:
“圣僧暂且不要行礼,等见到了牟尼佛,再来叙礼。”
行者笑道:
“早着呢!早着呢!先去拜见地位高的。”
那长老手舞足蹈,跟着行者,一直到雷音寺的山门之外。
那边有四大金刚迎上前来,说道:
“圣僧来了吗?”
三藏躬身说道:
“是弟子玄奘到了。”
回答完就想进门,金刚说道:
“圣僧稍等,等禀报过后再进。”
那金刚让一个去转山门禀报二门上的四大金刚,说唐僧到了;
二门上又传入三门上,说唐僧到了;
三山门内原本是供奉的神僧,听说唐僧到了,急忙到大雄宝殿之下,报告给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