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穿着有些发黄的跨栏背心儿的同事举起手:“我去,出不了钱我还出不了力吗。”
他把办公室里脸盆架子上的盆操起来,先是把里面的水泼掉,然后里里外外冲刷了个干净,抱着盆就往大门外跑。不跑没办法呀,回来的时候也得跑,因为这一路上实在太远了,不加快点儿速度的话,可能回来冰棍儿就变水了。
大概五六分钟,他抱着脸盆又回来,把盆往桌上一放:“同志们,吃冰棍了。”
大家都围上来的时候,这位同志反而后退,先是从盆里面拿了一瓶北冰洋汽水儿,冰镇的,递给刘华。
“刘老师,您喝汽水。”
等刘华接过汽水,他又从口袋里面掏出零零散散的票子:“这儿找的钱您收好了。”
“哎,怎么只有一瓶汽水儿啊?”
刚刚蛐蛐刘华的那个人,又有发表他的不同意见:“我也想喝汽水儿来着。”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站起来怼道:“你也要喝汽水,你长那个嘴了嘛,一分钱不掏,一分力不出,冰棍给你吃都浪费。”
被人怼了之后,这位也不多说什么,拿起两根奶油冰棍就回了自己座位,这行为做派直接让其他人翻白眼。
刘华作为教科书的主编,他每天拟好提纲,然后分发给其余的同事,由他们在这个框架下进行编写,写完之后,再交给刘华审阅。
每三天交一次稿,所有人把稿子交给刘华的时候,都有些忐忑不安。
说是编纂教科书,其实跟给他们考试没什么两样,老师出题,他们进行回答,刘华给的题就是大纲,他们的编的教科书就是回答。
刘华审阅的很仔细,不出意外的话咱们国家第一代计算机从业者都是学这本教科书成长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事情容不得一点马虎。
每一篇,刘华都会给予详细的修改建议,然后这些同事再根据刘华的建议进行再三的润色。
如果有重大失误的,刘华还会现场拖来黑板给他们讲课,先把他们讲通了,未来他们才能给学生讲课。
“苏卫青。”
刘华翻着一篇交上来的稿子,看着眼前人,这位就是蛐蛐刘华的那个,他反而是沉容在胸、自信非常的看着刘华。
刘华直接走到黑板前,画了一个圈:“今天不给你们讲专业知识,今天给你们讲一个人生道理。”
“我们人类,尤其是搞科研的人,就像这一个圈,圈子里面是他掌握的知识,圈子外面,是他未接触的知识。”
讲的这里,刘华笑了笑:“你们觉得自己这个圈儿能画多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