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语像尖锐的针,刺痛着杜晓兰的心。她强忍着泪水,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进办公室,却发现连平日里和她关系最好的王老师也对她冷眼相待。
“晓兰,你来了啊……”王老师语气冷淡,眼神躲闪,仿佛不敢与她对视。
杜晓兰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王老师,早上好。”
“嗯。”王老师淡淡地应了一声,便不再理会她,低头批改着作业。
杜晓兰感到一阵心寒,她知道,自己百口莫辩,解释只会越描越黑。她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强迫自己投入到工作中,试图用繁忙的工作麻痹自己。然而,那些恶毒的流言蜚语却像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她心头,让她无法呼吸。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周院长?”杜晓兰惊讶地看着来人,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周院长脸色凝重,他快步走到杜晓兰身边,沉声说道:“晓兰,跟我来一下,我有重要的事情和你说。”
杜晓兰的心跳骤然加速,她隐隐感觉到,周院长此行的目的,或许与郝建有关……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郝建正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周院长风尘仆仆地赶到研究所,顾不上休息,便立刻与郝建见面。
“郝建,你不要灰心,我相信你是清白的!”周院长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已经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相信你的人品和能力。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帮助你渡过难关。”
郝建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周院长,谢谢你……”
周院长拍了拍郝建的肩膀,将一份文件递给他,“这是我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或许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郝建埋首在厚厚的资料中,周院长带来的文件如同一道曙光,让他看到了希望。他们逐字逐句地分析,一遍遍地推演实验过程,试图找到那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相。然而,越是深入研究,郝建越是感到迷茫和沮丧。那些原本在他看来严谨无误的数据,此刻却显得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
“怎么会这样?我明明……”郝建痛苦地抱住头,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实验的场景,他无法相信,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研究,竟然存在如此严重的缺陷。
周院长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郝建,科学研究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即使是权威专家,也会犯错。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错误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
尽管周院长不断鼓励,但接二连三的打击,还是让郝建的信心跌落谷底。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茶饭不思,曾经的意气风发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自我怀疑和无力感。
就在郝建感到绝望的时候,一封来自国内的信件,打破了房间里的沉寂。信封上没有任何署名,只有简单的地址和邮戳。郝建疑惑地拆开信封,几张纸片从里面掉了出来。他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关于赵刚和林晓晓的事情,包括他们如何捏造事实,散播谣言,甚至还有他们私下交易的证据。
这封匿名信,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郝建迷茫的内心。他紧紧握住手中的信纸,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现在,终于找到了反击的武器!
郝建紧紧攥着那封匿名信,指节泛白,信纸在他手中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他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光。他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现在,终于找到了反击的武器!
郝建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仔细研读着信上的每一个字,将那些关键信息牢记于心。信中详细记录了赵刚和林晓晓如何捏造事实,散播谣言,甚至还有他们私下交易的证据,这些证据足以将他们彻底钉在耻辱柱上。
但他清楚,赵刚和林晓晓绝非等闲之辈,想要揭露他们的真面目,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只会打草惊蛇,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郝建决定先从林晓晓入手。他记得,信中提到林晓晓曾私下与一位记者联系,散布关于他的谣言。如果能找到那位记者,或许就能顺藤摸瓜,找到更多更有力的证据。
他拨通了国际长途,联系上一位在国内新闻界颇有声望的朋友,拜托他帮忙打听消息。朋友一口答应,并表示会尽快给他回音。
等待的时间总是格外漫长,郝建焦灼不安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他已经别无选择。
几天后,郝建终于等来了朋友的电话。
“郝建,我打听到了一些消息,但情况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复杂……”朋友的声音透着一丝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