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急如焚奋力挣脱,幸运的是,一双大手从出口伸进来一把把他拉了出来。
躺在地面上,满是尘土,年轻叔叔喘着粗气,终于缓过神,看到年长者笑着看自己。
于是年轻人赶紧跪地感谢。"前辈救命之恩无以为报。”
年长者微微点头,说了一句“你们这行有危险,要谨慎”
,随后转身离开。
后来年轻叔叔才得知,他是袁家四爷,多次救人于危难。
多年后的对话中,年轻叔叔叮嘱我:开棺时必须警惕异样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甚至放弃也是必要。
他说经布上绣有的图案具有镇邪之功,贸然掀开会有不可挽回的结果。
当我们在另一座古墓前再次面对一口盖着绣经布的棺材,我指着布下的形状,对身旁的元宵说到:“这里面的情况不对劲,这个隆起形体非常奇怪。”
元宵仔细看后也不安,“你这么一说还真挺别扭的。”
我们俩商议片刻后决定轻按经布感受内部状况,并未直接开启。
元宵小心翼翼摸索片刻,突然间眼神大变,轻轻摇头示意异常。
“我觉得下面是块石头。”
他最终说道。
这一说法令人不解。
最终在查看其他几具棺材时发现了类似迹象。
我们推断:古代放置这些可能是为防止阴气入侵而填充墓穴空缺的一种做法,其中一些确实埋葬实物而非虚设。
总结之后推测,有些墓穴里可能存放真正的 ** 。
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着其中原因,尝试理出逻辑关联和意义。
### 373 改编版
林晓紧锁眉头,"你说,为什么会有一口空棺材在这儿?”
我不由得摇头,表明对此一无所知。
林晓思考片刻,抬头看向我,“你觉得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我不解地盯着他,“你的意思是什么?”
林晓凑近了一些,低声说道:“我以前听说有个故事,讲的是两个人深夜闯入一座凶宅,发现后院有两口空棺材。
后来这两人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最终人们在那两口棺材里找到了他们。
原来,这两口棺材就是为了他们准备的!”
说完,林晓意味深长地看着我点了点头。
我不寒而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你是说,这口棺材是为咱们两个中的一个预备的?”
林晓摸了摸头,“我只是猜猜而已。”
我忍不住追问:“你这事是从哪儿听来的?可靠吗?”
林晓支吾了半天,才说出两个字,“网、网上!”
“胡扯!”
我生气地踢了一脚旁边的石头,“你连网上的瞎话也信?脑子没坏吧!!”
林晓赶紧侧身避开,“别误会,我只想逗趣缓解下气氛!”
“算了吧!”
我不屑地唾了一口,“这种地方讲鬼故事算啥活跃气氛?”
林晓摆手表示不再开玩笑,“好啦好啦,咱们接下来怎么做?要不看看其他几口棺材?”
我想了一阵,还是摇了摇头,“我看那几口棺材好像都没被动过。
卓家探索这个古墓上百年都没打开它们,肯定是有原因的。
咱们还是不要轻举妄动比较好。”
林晓显得有些失落,但很快点头赞同,“那咱该怎么办呢?继续往前?”
我望向远处的黑暗城门,心中泛起阴冷之感,“咱们在城里已经够艰难了,再往深处去恐怕更应付不了。
还是赶快离开吧,以后找二叔回头再考虑。”
林晓的性格一向豁达,知道轻重缓急,尽管他心中仍想着冥器,却也能明理行事。
我们正在议论之时,背后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咕——”
我们都被吓了一跳,转回头,只见那声音源自半掩着的城门楼上。
我心里直发凉:不会是城门自己开吧?
本想去看个究竟,可此时头顶泥土纷纷落下,迅速积满我们肩头和颈间,情况看起来非常危急。"快走吧,这里可能要坍塌了!”
林晓一把拽住我的手。
关掉手电,借着地面闪烁的虫光,我们迅速撤离,这次的经验使我们动作更加敏捷,并尽量分辨方向以免走错路。
然而,地上的光点越来越淡,这意味着指引路线的光源正逐渐消失。
“不行了,得赶紧!”
我对气喘吁吁的林晓说道,“你看地上的光少了,我们必须在这些虫子完全消失前找到出口!”
林晓疲倦难耐,几乎跟不上节奏:“为什么呀……这样不是好事嘛?我们可以停一会儿歇歇……”
“闭嘴!”
我知道事态紧急,大喊一声让林晓振作,“想想如果这些光消失了怎么办?到时会找不到出路被困在此处,活埋的风险极大!”
终于,地上的光全部熄灭了,同时震动停止。
我们在黑暗中停了下来,周围死一般的寂静让我感到绝望。
这时林晓忽然指着某个方向大叫,“那里有光!快走!”
我也看到了,果然有一道跳动的火光,在我们绝望的境地中宛如救命稻草。
我和林晓不顾一切朝那边奔去,绕了几回便发现了入口处那扇熟悉的石门。
守在门前的人正是马军,举着双火炬晃来晃去,背着布包似乎早已做好撤离准备。
看到这一幕,我激动得快要流泪,“马叔,快来接应我们!”
跑上前去后,对马叔说明了里面的情况,他微微点头:“我知道了。”
说着递给我一个火把,“拿着这个,我已经在外边做了记号,尽快撤离!”
我们接过火把转身要走时,林晓悄悄拉我一下,低声问:“你觉得这马军今天怎么这么冷静理智?真像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