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岁月如梭(下)(2 / 2)六零:饥荒年当伙夫,社员都被馋哭了首页

“嗯嗯,就几天前的事,因为这时候村里的幺蛾子事太多,我没敢声张,就请了几个村里干部,做了个见证。”

“呵呵呵,恭喜你了啊小满,以后就一门心思把日子过好,是运动就会过去的,不管它多长时间,只要心怀希望,生活就总会有奔头的。”

白安城说完,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十块钱,硬塞给古小满,不等他推辞就严肃道。

“不要推辞,你的大喜日子我没参加,这礼数绝不能少了,到了县委食堂后,跟武秋叶好好合作,别给我丢脸啊,我可是给书记打了包票的。”

听到是跟武秋叶一起,古小满就更加高兴了,毕竟俩人合作了好几年,相互熟悉的不能再熟了。

给县老爷们做饭,这在当时的农村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没出一个月,整个三道河大队都知道古小满成了正式工人,羡慕的眼神和言语经常在村里出现,就是作为革委会主任的周二牛也羡慕的不行。

县委的一众干部对古小满很熟悉,也大多数吃过他的饭菜,都很认可,于是他就毫无压力的胜任了这个正式炊事员的工作。然后就开始了十年如一日的正式工差事。

十年间,每个周六的晚上,他就会骑着自行车返回古家窑洞,然后礼拜天下午,再骑着车子返回县城。

这十年对古小满来说是相对平凡的,尽管全国发生了无数的大事件,比如说大运动结束,肆人帮倒台,敬爱的三大伟人辞世,知青返城等等,这些对他这个县委大院的伙夫却没有什么影响。

也许这就是小人物的生活,睁眼就是家里的柴米油盐等琐事。

这十年里,小人物也有几件大事,那就是一双儿女的降世,给这个温馨的家带来无数欢乐。

然而有时候世事难料,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那是1980年秋的某个早晨,每个农村人都翘首期盼的承包到户终于来到了。

这是当时华夏大地的盛事,流传了无数年的土地集体制被打破,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一下子就进入大丰收时代。

同时改革开放也已经如火如荼的在粤州和闽州两地展开。

古小满这天开完饭后,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武秋叶却叫住了他。

“小满等一下,有个事跟你通个气。”

“秋叶姐,咋了?”

“昨天张书记跟我说了一件事,食堂也要搞承包制了,问你有没有兴趣或者胆量。”

当时魏凯已经调走,引来的张书记是个圆滑又世故的人,也并不太给古小满面子,一个伙夫还没有到需要县委书记重视的程度。

“真的要承包吗?”

当时的承包制能够接受的人不多,因为这意味着要丢了铁饭碗,他们这些炊事员当时算是八大员,真正的铁饭碗呢!

“嗯嗯,已经开会研究过了,咱们这现在吃饭的有三十几号人,估计没啥利润,你要不就算了吧?”

武秋叶的话也是实情,一个人一天才几毛钱伙食费,承包了能有几个钱的利润。

古小满想的是,食堂如果承包的话,靠街的一面开个大门,然后就能够对外营业了,开饭店做生意才是她的初衷。

不过当他看到武秋叶期盼的神情时,心里顿时就明白了。

武秋叶这十几年来算是命运多舛,二婚后生了两个孩子,丈夫几年前却因公离世,丢下她和两个孩子以及一个婆婆,四口人都靠她在食堂的工资过活。

“姐,你要是想承包就包吧,我有技术,走到哪里都饿不着,再说了,家里不是还分了几亩地吗,那玩意就是刮金板,只要肯出力,生活就有保证。”

武秋叶被看穿心思有点不好意思:“兄弟……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谢谢你的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