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连忙拱手,谦逊道:
“司徒公过奖了,河内作战非我之功。”
“我只是看吕布不顺眼,故意抢他的功劳。”
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心中盘算着该如何应对这复杂的局面。
这些人对董卓恨之入骨,而自己如今却被视为董卓的亲信。
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杨业暗暗告诫自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谨慎应对每一个人、每一句话。
王允目光紧紧盯着杨业,再次开口道:
“建成也是性情中人呐,今董公欲迁都长安,建成有什么看法呢?”
杨业心里瞬间明白,这果然是王允的试探。
此时,荀攸也投来关注的视线,那眼神意味深长。
荀攸的叔祖父荀爽,乃是当朝司空。
为了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荀爽隐遁汉滨达十余年。
专以着述为事,被人尊称为“硕儒”。
他几次拒绝朝廷征召,是董卓强征,荀爽才接受任命。
杨业略一沉吟,缓缓道:
“关东诸侯不足为惧,迁都实属多此一举。”
王允听后,微微摇头,叹息道:
“奈何董公一意孤行啊。”
宴厅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凝重,众人各怀心思。
杨业微微低头,语气谦逊地道:
“在下出身微末,人微言轻,影响不了朝廷的决策。”
“司徒公德高望重,肯定能说服董公。”
王允脸上露出一抹苦笑,解释道:
“迁都改制,天下大事。”
“上任司徒杨彪劝说董公,当以天下百姓为重,却遭受罢免。”
“老夫这才侥幸以太仆之位,成为司徒。”
“弘农杨氏,世代公卿,老夫不如杨公啊。”
杨业听后,连忙拱手施礼,向王允致敬。
他心中明白,王允这番话既是对自己的试探,也是在表达对当前局势的无奈。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和信念而争斗。
杨业只想成为一方诸侯,摆脱所有掣肘,随心所欲。
宴会进行到最后,气氛越发郁闷。
杨业坐在席间,能明显感受到周围那一道道注视的目光。
然而他却没有与任何人深入交流的意思。
这场宴会,从始至终都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一个时辰后宴会结束,公卿们纷纷离场,杨业也混杂在其中。
正走着,荀攸突然大步上前。
他目光坚定,直言不讳道:
“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
“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不失为天下英雄豪杰也!”
杨业闻言,故作震惊之色,连忙道:
“此事需从长计议,怎可草率行动?”
荀攸深深地看了杨业一眼,也不多言,留下一封帛书,袖袍凌风而去。
杨业看着荀攸离去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
他匆匆返回马车,待坐稳后,这才打开帛书仔细看。
上面是荀攸留下的一个联络地址。
杨业微微摇头,感慨道:
“真是多事之秋!”
他心里清楚,自己若是刺杀董卓。
辅王命、号令天下的只会是大士族,譬如司徒王允之流。
在兵马不足之前,杨业绝不会轻举妄动。
他必须谨慎谋划,等待时机,为自己的未来寻找一条最为稳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