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章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2 / 2)姑奶奶喜乐的幸福生活首页

“该告状就得告状!”宋建国看着张冀,“我给你做主!宋喜乐,从小就不是个好枣儿!”

周伟红对女婿说:“那你就哄着我们喜乐别发脾气呗。我教给你啊,老宋家的人经不住几句好话,在她生气之前赶紧哄,不仅是为她好,更是为你好。”

张冀笑着说:“行,我知道了!不是姑奶奶脾气大,都是我不会哄。”

宋喜乐中气十足地哼了一声:“知道就好!”

宋建国对几个孩子说:“老百姓赚点儿钱不容易,创业更不容易。一没本钱二没背景,你们再怎么样都是大学毕业,都从事的是科技类工作,从事的是比较热门的行业。比你们难的人有更多,有机会就得好好干,别想些用不着的。别忘了最初创业是为了让大人孩子都有饭吃,然后想的是大家庭里的至亲也都有更好的生活,招了实习生和新员工,又是解决他们背后一个个家庭的生计。就算将来造了火箭,也别忘了初心。”

“那句话怎么说的?”周伟红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宋建国给老伴儿挑大拇哥:“这句话都能记住,没白念《金刚经》!”

宋喜乐本来准备了一火车的话要跟老公和婆婆清算,现在想想也是多余,每天一睁眼就是一堆事儿,哪有别的时间想用不着的?别人一大家子养一个孩子都费劲,现在小姑两个奶娃娃,加上自己家的两孩子,三个婴儿,一个幼儿,四个娃凑一起都能自成幼儿园了。

家里这几口人,公司得开,班儿得上,老人该看病得看病,高中生该卷还得卷,收入增加跑不赢支出的时候,新生儿是伴随着希望和压力降生的。

大人们真的很有压力!

为了安全起见,宋美娟请的二十四小时月嫂也是邻居张大爷在天津的外地亲戚,知根知底,心里踏实。宋喜乐一见这样效果不错,她干脆掏钱请了一个保姆,帮着几家子人做卫生,把爹妈和几个老人从这块家务中解放出来。

平日里,月嫂负责看两个婴儿和照顾产妇。王桂兰主要看着笑笑。每天夏春华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来给宋美娟和王桂兰搭把手。

夏春华直接就说:“我不是冲着你们两个,我也不是冲着宋喜乐,我当老公主一辈子了,你们都没那么多的面子。我主要是希望公司能开起来,干下去,别回头当了两天股东,这公司又关门大吉了。”

宋建国和周伟红负责做饭。李保全遛弯锻炼身体的时候帮着买菜,顺便带着四喜丸子“巡视领地”,看看有没有李金元跟他的小三那样的坏蛋出没在附近。

两个高中生必须更加独立了,家里又添了两个小婴儿,他们就更得变成大小伙子了。李晨萱在公司里独当一面,回家也不闲着,没空盯着他们学习,他们反而更加自律了。

宋子祥本来学习就不用人管,之前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之前心态出了问题。现在,除了学习之外,回到家看到天天这么多事儿,这么多人,他自己也会思考。以前,孩子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应该拥有怎样的未来。同龄人之间的情绪处理让他过度内耗,因为不喜欢学校的环境就根本不想去上学。

可是今年开始,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让他开始从被动到主动去再次思考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他的需求从争第一和成为人上人、时时刻刻都要比别人强、成为最有出息的那一批人变成了想要先帮助家庭分担压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让自己的努力成为家人的幸福。

有时宋子祥也在想自己是不是认知被拉低了?英雄梦和天才梦被染上了柴米油盐的味道,这是不是他想要的?可是他还不认字的时候背诵的那些诗文就会不自主地浮现到他的脑海里。

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国、一家仁,一国兴;一家让,一国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顾怜为客子,尤喜读书孙。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爱家才会爱国,爱国更会爱家。如果连家庭都不需要自己,那么国家和世界真的会需要自己吗?如果自己成为不了精英,离真正的天才也所距甚远至少还有家人们需要自己,自己还可以凭借一双手用正当的努力,把家建设好,那样的话,自己就永远不会没有价值。

被需要的感觉不会让自己陷入抑郁,身上的责任感回归也能让自己从抑郁中走出来,恢复人格的主体,就能更好地汲取力量,产生内驱力。

青春期的男孩子每天胡思乱想,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壮志凌云,有时还被自己的“伟大”感动得眼圈酸涩。

周伟红进屋给两个孙子送牛奶送水果的时候,看见大孙子冲自己一副欲言又止、满怀千言万语的模样,忍不住摸摸他的额头:“这孩子没发烧吧?”

“奶奶,我悟道了!”

周伟红没听清: “嘛?你摔倒了?”

“你知道龙场悟道吗?”

“我知道你再不睡觉,明天上学得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