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挥舞着钞票,能解决仪表中90%的零部件。
可是剩下的10%的零部件的价值,却和这90%零部件价值一样。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一瞬间显现的淋漓尽致。
由于各国对尖端技术的管控,以及华夏自身体制问题。
那10%的尖端零部件,注定了短时间内无法在国内生产。
但是都通过进口解决,红星电子相比起原先的生产企业,也就进步了40%的价值。
“鹏飞,你去做一个具体的调研,现在进口不进来的设备里,是不是能进口到其他国家,
我们先将这部件放在国外生产,其他完全不能生产的部件,你再给我拟一个清单,我们再采购。”
科学无国界,可是科学家有国籍,专利也有国界。
将科学变现的商人们,那就更有国界的分寸感了。
一时间无法突破的技术,现在也只能采用迂回战术。
先在外面积攒技术资源和人才储备,然后再逐步的往国内转移。
好在蒋震廷有一层香江人的身份,并且早已在国际上有了布局。
有足够的资本实施这个迂回战术。
“好的,蒋先生。”庄鹏飞点头应了下来。
精密仪表中的关键零件数量都是数十个,涉及多个国家和企业。
要厘清其中各个零件的生产或采购方案,也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
不过好在航天航空工业部掌握了部分技术,可以找他们要来一部分资料。
蒋震廷又对宁阿牛吩咐道:
“阿牛,这个事情还是得你来牵头,具体的工作交给浩南和严岳去做,
鹏飞那边的调研工作,你们也要配合,在国外建厂的事情,也要早做规划。
还有航空工业部那边,继续沟通,把我们目前能够建设的生产线,先建立起来。
徐书记那边又批了1000亩地,找人做一下规划,把仪表线和电子厂分开规划,
研究所的规模扩大一倍,然后在边上给我留一个大学的位置出来,先空着。”
如果说红星电子之前生产的DVD,在民用技术上已经是走了技术路线。
那精密仪表的订单,那就是让红星电子真正尖端科技的路子了。
这和红星电子的定位不谋而合。
这样的定位,是以技术为核心来谋发展,研究所才是真正产生价值的地方。
生产线是实现价值的工具。
所以后续必定需要在研究所方面进行大量投资,早点扩大规模是必要的。
而大学,则是蒋震廷自己的野心。
技术说到最后,还是少量的那一撮人才发挥最大的作用,但也要大量的基础科研人员。
所以各种人才梯队都要有,全靠外聘,筛选难度大,培养周期长,而且最好的苗子也不好抢。
如果有一所能根据自己企业所需的技术,直接进行定向培育的大学。
那么就能最方便,效果最好的解决人才梯队的问题。
以现在自己能接触的官员级别,这样的政策是很有希望能谈下来的。
就算最后不能达成,也能作为企业内部自我培训的基地。
“好的,蒋先生。”宁阿牛记录在本子上。
“没其他事,就散会吧。”蒋震廷摆了摆手,就准备起身离开,又顿了顿,“今晚上找个地方喝酒,叫上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