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时空,这两个非英国本土的政治要员确实都履行过港督职责。
在尤德病逝后,钟逸杰爵士在1986年12月到1987年4月,以布政司身份代理过港督,但因为在港城主权移交上,更倾向于平稳交接,与英国政府高层的“不完整交接”产生了分歧,这也导致了在后续竞争中败给卫奕信爵士,错失港督宝座。
当然,这些英国政治家代表的都是英国的利益,倾向性只是政治理念跟施政选择,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港英政府及英国政府的利益。
不过钟逸杰跟霍先生私交很好,-1973年,经时任香港足球总会主席的霍先生穿针引线,钟逸杰以足总副主席身份出访中国,是中共建政后首名港英政府官员到访。改革开放后,钟逸杰也一直推动粤港杯足球交流。
所以霍先生今天召集大家来,十有八九是想推动钟逸杰上位。
霍先生、李超人跟包船王都是可以直接跟英国政府高层对话的,如今在座的7个家族,可以左右港城经济走向,如果大家都一致支持某一个人,可以极大地提升其出任新港督的概率。
大家听着霍先生介绍几人的情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性。
包船王从怡和洋行手中拿下九龙仓控制权,背后就有查尔斯王子的促成,从这点上来说,包船王肯定会更希望查尔斯王子能够出任港督的。
李超人跟西敏寺公爵的私交甚笃,如果非要选一个人出任港督,他也希望跟自己关系密切的西敏寺公爵出任。
李兆基跟钟逸杰爵士的关系也不错,毕竟钟逸杰爵士在布政司任上,不过要说有多密切也不见得。
郑裕同与英国皇室的关系更为密切,前年12月,新世界集团拿下香港会展中心项目时,曾邀请过英女王和查尔斯王子出席奠基仪式。
反而是郭德胜和沈渊没有特别的倾向性,郭德胜家族一直比较低调,原时空中,四大家族郭德胜家族排行第三,但甚少见诸报端。
沈渊就不用说了,他的根基在北面,更不可能有倾向了。
霍先生环顾众人,缓缓开口:“大家对这几位候选人都有了大致了解,也都有自己的考量。我就直说了,我认为钟逸杰爵士出任港督对我们最为有利。他在香港多年,熟悉这里的情况,与我们也有一定交情,在港城主权移交问题上,他倾向平稳交接,这对大屿山开发计划的稳定推进很关键。”
包船王微微皱眉,不紧不慢地说:“霍先生,我理解你的想法。不过查尔斯王子身份特殊,他若出任港督,能给我们带来更多与英国王室直接对话的机会,这对我们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家族影响力都有极大帮助。”
李超人轻轻点头,接过话茬:“包船王所言极是。西敏寺公爵为人敦厚,对港城也颇有好感,他若掌权,在政策制定上或许会对我们更为有利,对大屿山开发计划也能给予更多支持。”
李兆基思索片刻,开口道:“钟逸杰爵士他对香港的情况了如指掌,若他成为港督,在行政事务上肯定能驾轻就熟。但就像包船王和李生说的,其他候选人也有他们的优势。”
郑裕同扶了扶眼镜,沉稳地说:“查尔斯王子是英国王室第一顺位继承人,将来伊丽莎白女王百年,他将会接任英国国王,所以我更倾向于能和他保持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