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天色未明,京城便已热闹非凡。
因为,今天是新帝登基的日子。
“我真没想到最后登基的会是永王殿下,当年我觉得最不可能登基的便是他和定王殿下。”
“是啊,谁能想到那位太子殿下竟然是前朝皇室血脉。”
……
与京城中的鼎沸喧闹不同,此时皇宫极为庄严肃穆。
登基大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御林军们身着铠甲,身姿挺拔,手持长枪,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各个要道。
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巍峨的宫殿之上,整个皇宫仿佛被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奉先殿外的广场上,文武百官早已整齐排列,他们身着朝服,皆神色庄重。
冷焱站在众人最前方,天上洒下的阳光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他冷峻的侧脸线条。
犹如被岁月雕琢的玉石,坚毅而不失凛冽。
不知过了脚步声,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此刻的凝重氛围。
他下意识地微微偏头,目光顺势望去。
只见身着华丽龙袍的男人正逆着光缓缓走入他的视野。
四目相对,燕澄和冷焱相视而笑。
下一刻,文武百官齐刷刷地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冷焱最后与燕澄对视一眼,缓缓低下了头。
燕澄稳步走上奉先殿的台阶,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节点上。
他站在奉先殿的龙椅前,转身面向众人,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每一个人。
礼部尚书那洪亮高亢响彻四周,宣读着登基诏书上的每一个字。
众人精神一振。
在群臣的瞩目下,龙袍加身的男人在金色的龙椅上稳稳落座。
至此,燕澄正式登基为帝,成为大夏新的君主。
*
对于燕澄而言,自登基之后,日子与登基前并无太大差异。
每日面对的,依旧是堆积如山、似乎永远批不完的奏折,一桩桩等待处理、错综复杂的政务,以及一拨又一拨仿佛永远也见不完的大臣……
这一日,当燕澄好不容易批完满满一筐奏折时,他终于忍无可忍。
猛地将手中的笔狠狠一摔,愤然从座椅上起身,紧接着用力将奏折砸向桌面,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全是废话!尽是些废话!我不想看他们没完没了地赞美我如何如何仁慈,如何如何贤能,我要看的是实实在在的正事!”
“我已经三令五申,再三强调,奏折之上只准书写正事,看来不少人根本就没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燕澄气得胸膛剧烈起伏。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这本奏折的上奏之人,随后一把扔给了旁边正瑟瑟发抖、新上任的乾清宫总管太监李必先。
“把这个,还有那边那一筐奏折全部都给我打回去!他们不是喜欢写吗?那就让他们在三日内,每人写一份一万字的检讨呈送上来!”
一万字的检讨?
那得写多久啊?
李必先听闻此言,不禁狠狠打了个哆嗦。
陛下这手段可真是够狠的,还好不用自己写。
想到这儿,他暗自庆幸。
见在旁边批阅另一筐奏折的年轻将军起身过来,李必先识趣地招呼小太监抬着一筐奏折离开。
这些时日,他算是看明白了。
他们这位陛下和将军关系好着呢。
至于他们经常待在一个屋里做什么,那就不是他一个太监要想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