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云舒的出生说明了一个特殊的存在产生了,就此之后靳氏一族这一代的宗支嫡女在千呼万唤之下终于产生了。肩负代表靳氏一族的教养,靳氏一族的底蕴,靳氏一族的学识的责任,也必将延续靳氏一族代表归城世家贵女的传统。只是尚在襁褓的孩子并不知道她以后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在在靳云舒的记忆里,这座大宅子给了她许多的东西,自小父亲不怎么待在归城,他官职底微时每天需要应卯,后来官职慢慢提升,却也越来越忙。其实她一直不明白,其实靳家在平城有宅子,是先祖皇帝赏给靳氏先祖的,父亲,哥哥,母亲,二叔他们都在平城,但是她自从她的记忆开始就一直被留在归城的老宅子里。不过,祖父年纪大了没什么事的时候一般都留在归城。她算是祖父一点一点带大的,从一个牙牙学语小包子到三岁独僻住处,祖父亲自帮她收拾了离书香阁和松竹居最近的舒窈居给她。舒是她的名字,窈是美好的意思。对于祖父而言是对她寄予的厚望。三岁起,祖父总是每天拿着不同的课本,一本一本的教她。从女则女训到四书五经再到唐诗宋词每天一点点。祖父总是看着她从背到写,再到理解。有时候他也会耍小孩子脾气,有时候她也想偷偷懒,这时候,祖父总是抱着她让她往窗外看,看着整个靳家大宅。有些道理她从小就懂,不需要祖父过多的重复,看到自家的宅子,她就知道自己要像母亲学,甚至要比母亲优秀,要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各种东西,准备像母亲一样为另一个家庭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也许就是世家女子的骄傲,世家女子的宿命。
五岁祖父教完了所有的他觉得应该教给自己的东西,五岁的时候,她已经学会了出口成章,偶尔见到母亲时,母亲总是心疼的叹息,说自己比她当年还要优秀许多。六岁之后开始找各种各样的老师教自己其他方面的东西,例如刺绣女工,琴棋书画,往往老师看到她是一个六岁的小姑娘的时候,往往更多的是不可置信。他们没有想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六岁的学生,抱的态度也不是那么的认真,但是很快他们发现这个女孩子不愧是靳氏的嫡支宗女生来注定是归城最明亮的女子,方方面面一点就透,往往还能举一反三,作为各世家都会请的归城名师,学生之间自然也少不了被比较,但是这样的女娃娃也一定是各位老师心目中难得的骄傲。作为归城其他世家的夫人们自然也希望自家的女儿成为最优秀最亮眼的那个,但是很快发现这似乎不太可能,进而靳氏云舒的名声在不经意之间为整个归城人知道。只是靳氏家教严苛,靳家大小姐年幼靳老国公谢绝了所有的聚会,所以这位靳家大小姐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耳闻而未有目见。
前面说到了洛氏家族的小女儿与靳云舒之间也不过一岁之差。也许是靳氏这个女儿太过于出色,再加上洛氏如今确实是后继乏力洛氏小姐虽在归城名头也是极佳的,可惜相比靳云舒到底还是差了些许的。
纤云觉得自家小姐年龄在增长生活却依然是枯燥的,每日除了练习各种不同的课程之外,偶尔最大的闲暇就是傍晚的时候她叫人搬一张贵妃榻,躺在小竹林里,悠闲地为自己烹上一壶茶,一边慢慢品其味,一边还能缓缓的欣赏一本书。她知道自家的小姐喜欢这样的没有任何负担的悠闲。
祖父这两年常常去京城,太子殿下年龄渐长,皇上希望祖父去教授一些更加实在的在政务方面的经验和手腕。所以现在除了偶尔母亲会回来看看他之外,靳家老宅多数时候就只剩下她一个人和一群伺候她的丫环奴仆。没有了祖父的监督,她的生活至少在心里压力方面小了许多。每天悠闲自在的时间也多了不少。
转眼,又三个春秋过去了,年龄不大的只是一个八岁小娃的云舒偶尔也开始感叹时间过的真的太快了,转眼自己都八岁了。这一年正好赶上太子大婚,听说娶的是贤名在外的安阳王氏的嫡出女儿,或者说是当朝太师的孙女,听祖父的意思看上去也真真是门当户对。祖父说太子的嫡妻,理应该贤德有礼。太子大婚之后祖父好像更忙碌了,很久都没时间回一趟归城。祖父虽遣走了之前教自己的老师,但是,母亲却从平城返回归城,开始教导她如何处理大家族的庶务,至此靳云舒的名声在归城乃平城愈发的响亮起来,毕竟,虽然说贵女们在出嫁前都要仔细的学习如何处理家族庶务,但是,八岁开始学习庶务的世家小姐也是仅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