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5章 洪洞大槐树(1 / 2)搞怪特务首页

太平这次出行,那可是相当的慢,一点都不急,真有一种游山玩水的感觉,每天是日上三竿而动,天空稍暗便安营扎寨,他是不急,那些暗中的人那可是要急死了,奈何文化和见识浅薄,实在不理解什么意思。

也有早到的,就是运气不行,连日里终南山大雨倾盆,哪有日出日落,整个天都是阴沉沉的,不懂天象的人,去了再多也没用,太平走之前去过钦天监,得知终南山那边会持续下二十多天的雨,这也解释了他为啥慢悠悠的前行了。

自从成亲后,太平还没带四位夫人好好出去玩一玩,这次正好借这个机会好好领略一下,这大好河山。

海水鱼,方不胜那就是陪太子读书,难得轻松自在,反正是太平说走就走,说停就停,走走停停十来天过去了,才来到洪洞县,“听说在这里可以找到祖先,姓氏来源”太平道。

“真的吗?要不咱去看看吧”哈紫玥道。

“那还不是小事一桩,反正咱不急,进去看看,就当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了”申桂英道。

元朝统治只有八十九年,虽然盛极一时,但“只识弯弓射大雕”,到了元代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水旱蝗疫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

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帝国的残暴统治,仅至正元年,山东、河北、湖广等地就以生了百余次人民反元起义,以后人民起义更加频繁,力量也越来越大,至正八年方国珍在台州起义,至正十一年刘福通在颖州起义,号称红巾军,徐寿辉在蕲州起义。

至正十二年郭子兴、太祖在濠州起义,第二年张士诚也在江苏泰州起义,其后十余年,特别是刘福通的红巾军与军决战于两淮、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广大农民纷纷响应,元军出其精兵锐将与农民军决战,攻城掠地,掳掠杀人,干尽了残暴之事。

当元末中原地区荒疫兵乱之时,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区也没有发生大的天灾,风调雨连丰收,同邻省相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

靖难之役,加剧了中原地区荒凉局势,民非杀即逃,这也是当今皇上不得不在一次进行移民的重要原因。

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在此地远离元军的残害背井离乡,纷纷来到山西,聚集在这个大槐树底下,安家定居,前往各地,大槐树,因其在洪洞,又称洪洞大槐树,是百姓心目中的老家,起源于元末,太祖时期由于显着。

大明洪武年间,出现了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太祖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这场大明洪洞大槐树移民迁徙长达四十年之久,涉及一千二百三十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全国各地,直到永乐十五年才结束。

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来往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权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潜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