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聚神魂朝心叩,画来酥饼不饥寒。”
“我聚神魂朝心叩……”
天黑了。
扬州城外上清观,女孩素心领着百余老少妇孺念诵‘保命咒’。
‘保命咒’这名字灾民们给起得,虽然俗气,却实实在在的显示出老百姓赤诚、感恩、朴实的心地。
三五遍之后,府城外周边百里,各县各乡,陆陆续续的响起虔诚诵咒声,就连城里的百姓也跟着念诵起来。
众声汇聚于天地间,其声如罄,其咒如光,照灾民之心窍,耀万古之长夜。
他们每念一句,徐公子心窍就多一点功德荧光,而青儿、大黄的小骄傲也随之上涨。
城外,官道。
徐仪怀揣几块饼子,手牵着青儿,带着大黄行走。
一路篝火夹道,每个火堆旁都聚着一群灾民念咒。
“神明说的一点没错,将来公子能成‘圣贤诸子’,那时候公子还要我吗?”
“你说呢?”徐仪一笑面对,手牵的更紧,夜风吹扬发鬓,轻声说道:“圣贤诸子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最朴实、赤诚、纯粹的人,好比纯真无邪的孩童,但又通晓世间道理。智慧如海,品格正直,感情至深。”
“丢了你,不就丢了我的心儿?没心没肺的人成什么儒道诸子?”
青儿听后如饮蜂蜜,脸儿红红,幸福无比,“青儿好开心。那公子什么时候娶妻呀?我觉得,咱家未来夫人要是个大家闺秀,起码是官宦人家,倾国倾城才配得上公子。”
“学问不成,功名未有,娶妻尚早。”说着,徐仪岔开话题道:“别忘了我们出来干嘛。”
“寻道理,求学问呀。”青儿一口说出答案。
这是徐公子领她出城时说的话。
这三天,小师弟在外忙活,他在家遵照夜游神的叮嘱,细思细想,审视那夜自己显露的‘气象’,发现多半是因为‘琼浆酒’,借酒引发了胸中之气。
酒醒之后,气象显弱收敛,若不趁机加以凝聚,固定自己的品格精神,那夜在他身上显露的‘儒道风骨’也仅仅昙花一现。
所以徐仪日夜揣摩‘风骨’的善养方法,把《草堂笔记》熟读了三遍,终于在一篇名为《二樵论学》的典故中得到答案。
故事说:
书生刘运昌赶考夜宿山中寺庙,睡到半夜听见有人高歌欢笑,魂儿不觉出了身窍,寻声来到一座山崖。
看见两个樵夫在讨论儒学道理,听了几句惊讶发现他们学问如此深,又如此浅显易懂,立即上前去求教。问两位先生贵姓,又问他们师从哪位大儒。
二樵夫相视一笑,说自己师父是山下的穷苦老百姓,大灾害后的灾民。
刘运昌以为他们故意说笑,说了两句不入耳的话。
一樵夫恼怒说:“穷苦百姓在生活劳作中悟出的道理最简单质朴,跟诸子无异。而灾民因落难,经历生死大考验,心窍涌出一个个感悟,那便是赤诚学问。你不信我也没办法!”
另一樵夫生气说:“古孟子云,欲成儒道,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你如果连这都不懂,还是弃儒经商吧。”
多年后升为大学士的刘运昌回想樵夫训斥,感慨“二樵不曾欺我”。
……
看完这篇典故,徐仪明白自己寻找的东西,也在灾民身上,所以出来‘寻道理,找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