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过去了半年,一直没有什么提醒通知,齐浩初几乎都忘了微观模拟器的事情。最初几周,齐浩初还看过一些日志,一点正经有用的都没有。
现在这个短信通知,说是抗拉强度是现有材料的1326.7%,也就是13倍。要知道当前实际测得碳纳米管的抗拉强度是63GPa,理论上大概能到200Gpa,而这个新材料就得有836GPa了。相当于普通钢材的3千多倍,重量却只有钢铁的1/6。
齐浩初自己都对这个性能没有概念,通过AI估算了下,相当于头发丝粗细的绳索,就能吊起一辆卡车了。
齐浩初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最初是为了模拟常温超导体结构才做的这个微观模拟器,却好像意外发现了一种超级材料。
齐浩初让AI分析了这个材料的结构,尝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性能。
AI解析了材料的结构,生成了一段代码,运行后绘制成三维图像,更诡异了。
因为齐浩初看到的是类似DNA的双螺旋结构。
AI的解释:“当前模拟的材料,本质上是一种碳纳米管。但是特点是因为一定角度的扭曲,形成了这种双螺旋结构。”
“传统的碳纳米管虽然已具备极高的强度和轻量特性,但它们的结构通常是直筒形的,缺乏足够的弹性和应变能力。这种直筒结构在面对极限拉力时,虽然抗拉强度很高,但在结构内部,原子间的距离容易因外力拉伸而增大,最终导致材料的强度上限受限。而双螺旋碳纳米管则引入了全新的结构设计,其两条碳链如同DNA双螺旋般互相缠绕。当外力作用于这种螺旋结构时,不仅不会像传统碳纳米管那样迅速拉开,反而会让两条碳链的距离缩短,形成一种自增强的结构力学效应。”
“在这种双螺旋结构中,碳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和结构间的弹性共同作用,使得在面对强大外力时,材料表现出独特的抗拉机制。每当外力试图拉伸螺旋,内部的碳链彼此更紧密地靠拢,产生额外的抗拉强度。这种特殊的结构不仅提升了材料的抗拉性能,还赋予了材料一定的弹性,使其能够应对极端应力下的形变。”
齐浩初似乎有点理解了,就像是拉簧拉长后会变细。两根互相缠绕的弹簧一起被拉开了,那这两条弹簧的原子其实是互相间距离更近了。就好像榫卯结构,越是拉扯,越是卡的紧的感觉。
齐浩初没有直接兴奋起来,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论上好像说得通,实际上又是什么效果,得真的有这种材料做出来就行。
齐浩初连普通的碳纳米管都做不出来,哪有什么方法制造这种特殊角度扭曲的碳纳米管。
但是万一呢?万一真的有这么厉害呢?
完全不去验证又不甘心。
齐浩初知道凭自己的人脉资金,根本翻不出花样来。还是联系公司吧,毕竟是用公司的算力平台计算出来的,自己想占为己有也不太可能。
于是齐浩初给孙鸿哲发了消息:“鸿哥,还记得之前我做的那个微观模拟器吗?今天刚收到短信提醒,说是模拟出了一种抗拉强度比现在的碳纳米管还强的材料。”
“没理解,什么意思?”孙鸿哲一时间没有明白齐浩初在说什么。
“就是发现一种超强的碳纳米管,做成绳索的话,比钢铁还强3千多倍。重量只有钢铁的1/6。但是因为是模拟出来的,不知道实际做出来的话会是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