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杨良玉接下来的话语证实了他的猜测:“老丁说航空系统有一位年轻有为的技术人才,不仅专业技能出色,对战略趋势也有独到见解。”
曾经,这样的赞誉会让许宁感到振奋,但经历诸多大事后,他的心态早已平和。
面对高层的赏识,他表现得泰然自若。
紧接着,杨良玉切入主题:“关于海军航空兵装备引进的问题,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他提到了去年与苏霍伊公司洽谈十一号工程时,华夏方面表达了采购改进型苏27——即苏30多用途战斗机的兴趣。
最近,双方终于敲定了合同细节,空军将接收76架,而海军则获得了24架这批先进战机。
在讨论合同细节时,俄军方代表透露有意出售一批现役的图22m3轰炸机及其配套的kh22反舰导弹,价格相当优惠。
杨良玉对此表现出兴趣,毕竟这种轰炸机的性能远超我们现有的轰6d。然而,许宁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现代防空系统已经让传统的轰炸机超音速突袭战术失去了效力。
除了具备隐身功能的机型如B-2外,未来的轰炸机将主要作为导弹发射平台,关键在于航程和载弹量。
虽然图22m3的7000公里航程和挂载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但通过改进我们的轰6,或许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无需花费大量外汇购买二手装备。
更重要的是,引进苏30战斗机不仅能够快速增强即战力,还因为它与苏27/歼11同属一个系列,在维护和操作上具有共通性,不会给后勤保障带来额外负担。
而引入图22m3则需要建立全新的支持体系,甚至可能干扰到国内轰6改进计划的进展,因此显得不那么划算。
至于轰6的潜力,许宁自信地表示,它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不仅仅是正在开发的轰6g和轰6h型号。
经过深入探讨,杨良玉最终同意将原本用于采购图22m3的资金转向更为紧迫且有益的项目——中型预警平台的研发。
这一步棋显然比购入旧式轰炸机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许宁习惯性地提到空警200H时,杨良玉立刻打断了他:“这名字不合适。”
许宁愣住了,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在他记忆中,海军对命名并没有特别的规矩。
杨良玉坐直身体,认真地说:“之前的飞机多是为空军研发的,海军用的版本在型号后加个"H"表示海军使用也就够了。
但这次不同,我们海军出资研发,应该有自己的命名方式。”
他坚定地说:“我们就叫它空警200,如果空军将来也需要,他们可以用空警200K。”
杨良玉的话带着一种翻身做主的自豪感。
虽然许宁不太明白军种间的这种竞争心理,但他认同出资方有决定权的原则。
这一次,因为挂上了副总师的头衔,他对项目的细节也更加关注。
实际上,除了对图22M3引进持有保留意见外,许宁还希望阻止引进安装在051C型驱逐舰上的S300F(里夫M)防空系统。
在原来的历史进程中,051C型驱逐舰作为技术储备和风险分散的手段与052C型几乎同时建造和服役,以确保即使052C出现问题,海军仍有可用的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