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倒反天罡(1 / 2)不和世家女雌竞后拥立了女帝首页

她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要了盘花生米和一壶茶。

就这也花了不少钱,心疼死她了。

余桃儿这次是去董昭府上替曹叡沟通一下关于下诏申斥浮华行为一事儿。

太和浮华案慢慢拉开了序幕。

余桃儿便想着,来都来了,不如到此处看看那些世家公子们是否有在这儿品评人物,谈天说地。

若是能搜罗点有用信息回去,也算是功劳一件。

余桃儿在现代时曾看到过有关太和浮华案的相关记载。

成为女尚书后,这方面的了解更加清晰。

太和浮华案主要是一群刚刚步入仕途的贵族子弟,于洛阳聚众交游、品评人物、高谈阔论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然后被狠狠收拾了。

这群贵族子弟互相品评,模仿东汉末年士人清流派作风,打响了很多名号,如“四聪”、“八达”、“三豫”等。

此事涉及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

大魏武皇帝养子何晏

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夏侯玄

东汉典军校尉毕子礼之子毕轨

中书令刘放之子刘熙

中书监孙资之子孙密

吏部尚书卫臻之子卫烈

汉室后裔刘晔之子刘陶

钜鹿太守李休之子李胜

卫尉李义之子李丰

中书郎邓飏

诸葛亮族弟诸葛诞

荀彧之子荀粲

丁斐之子丁谧

这些世家公子们的行为若仅仅是聚在一起大侃特侃,单方面和朝廷抬抬杠,别人支持的他们反对,别人反对的他们就支持,也就罢了。

偏偏他们差点就能直接影响到大魏的人事任命。

此时大魏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起源于东汉末年,正式确立于曹魏时期。

即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于延康元年(220年)开始实施。

九品中正制简单来说就是在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由在中央任职且德名俱高的官员担任。

中正官将人才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品评的标准包括家世、道德和才能,后来慢慢发展成家世成为主要标准。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分别是个人品行才能、家世、定品。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

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