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曾闻民间百姓因不识律法,频遭欺诈,若教育普及,此等悲剧必能减少。”
刘询抬目问道:“皇后,依你之见,当如何推行?”
我略思,答道:“臣妾以为,可在郡县设学堂,延名师教导,使百姓孩童皆有读书识理之机。
若贫苦学子,朝廷予以资助,绝不让贫困阻其学路。
且可定期举办学识竞赛,优者奖之,激励更多孩童好学向上。”
刘询点头,然却露难色:“此策虽好,但经费如何筹措?”
我回道:“陛下,可自国库拨出部分经费,且可召集地方富商捐资助学。
昔有江南富贾修桥补路,今为兴学育人,想必更愿慷慨解囊。
且可精简宫廷不必开支,投之于学,必能行之。”
刘询思索片刻,又问:“师资之事,又当如何解决?”
我答:“陛下可从太学中选拔德才兼备之先生,令其分赴各地,教授学子。
若地方有优才,亦可选之,厚赏优教者,激励其全心教导。”
皇上复问:“此举恐引大臣再度反对,若遇阻碍,当如何应对?”
我正色道:“陛下,若为国之未来、民之福祉,不可因噎废食。
改革之路艰险,然心若为国,必能克难。臣妾愿与陛下共同面对此难,决不退缩。”
果不其然,朝堂之上,议此事者众。
有大臣言:“皇后此策,耗资庞巨,恐国库难堪,且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入学,违礼教。”
我不禁反驳:“大人此言差矣!教育不分男女,女子受教,亦可为国育才,昔日蔡文姬才华横溢,传颂千古。若女子得教,岂非我大汉之幸?”
另有大臣言:“皇后,恐此策难行,未必能如期望达效。”
我答:“新政推行,初时皆有困难,然若不试,又怎知不可行?臣等若全心推行,必能使教育遍及大汉各地,纵然艰难,亦不可退却。”
在皇上的力排众议下,教育改革终于推行。
时日渐久,各地学堂渐次兴起,孩童之声读书不断。
乡野学堂中,学子求知若渴,朗朗书声响彻云霄,见此情景,吾心慰然。
然而,改革从未易行,各地学堂因经费、师资问题多次遇困。
然我坚信,若坚持不懈,终能克此难。为大汉昌盛,吾与陛下日夜研讨,谋求良策,誓不言弃。
这条革新之路,注定崎岖,但我深知,只要初心不改,大汉之未来,必将昌盛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