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海战失利了,陆战法国还没失败,为了压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次换取自己在国内声望重新提升的茹费理也是当即让法军继续挺进,全然不顾正炮击南越的意大利舰队,一副输红了眼的赌徒姿态。
1883年11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谅山,伺机再犯。
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
11月8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10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军陷入困境。
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茹费理更是气愤到了极点,连夜制作了军费追加案,并在议会上递交审议。法国议会以306对149票否决军费追加案,总理茹费理也受到了众多议员指责攻击。
可法国最终还是向越南法军支付五千万法郎,国内舆论一片要向清国宣战之声,高傲的法国人决定再次威压清政府,法国人不能接受在落后的远东吃下这种败仗,茹费理也希望通过外交上的胜利来掩盖军事上失败的污点,他可不想像前面三任总理一样上台一年都没有就被赶下台。
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
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
1883年1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属英籍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
12月8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简明条约》,并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并交换五艘法国军舰与被俘的法国官兵。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颁发了停战诏令。
法国虽然没拿到赔款,但协议中依然增添了两个贸易港口,并且将西南大门向法国人敞开,这些都让茹费理对国内有了交代,为了掩盖战败实事的法国人,也是大力鼓吹起这个签订的条约。
收到消息,看到具体内容的维托里奥也是惊掉了大牙,他实在想不到在海战陆战两路皆胜,甚至有反推回越南之势的情况下,清政府是怎么做到接受这种条款的。
在大清国内还没走的泽里克等人,在收到消息后也是登上了返回意大利的邮轮,他们自打赢海战后一路从南越北上炮击了数个港口城市,结果清政府却紧急加电然他们直接前往广州休息,不准再炮击城市,以免法国人动怒。
泽里克等人只能表示还是不够见多识广,但毕竟清政府才是雇主,他们不可能为雇主做决定,因此意大利官兵也是在广州享受了一个月的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