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于乾的讲解,刘文武对大昌王朝的修行境界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大昌王朝如今的修行门类众多,但是境界上的划分基本上都是九品,因为儒家,道教和佛教九品的修行境界是由三教的圣人、仙人、佛陀定下的,而武道的境界是天下人长期以来总结出的经验,而其他的修行门类虽然众多,神异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从这四类修行门派演变而来,而大家也就沿袭了九品境界的划分。
具体说来,儒道的境界九品境界到六品境界分别是修身境、养性境、明理境,这三个境界主要修身养性,通过读书习得天地间的道理来积累才气于内身,这三个境界的儒道修炼者是没有神异之处的,在战斗中作用几乎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嗯,可能会说几句振奋人心的话语来提振士气,激发一下友军的肾上腺素。
而儒道的立言境、立命境、立心境是儒道的中三境,这三个境界主要通过明悟自身的所思所想,坚定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在体内生成浩然正气,从而控制体内的才气。
这三个境界的儒道神异已经显现,六品立言境通过消耗才气来做一些符合常理的改变,比如李夫子说的那一句我和兔子一样快,就是在常理之内通过消耗才气来改变自身的速度。
而五品立命境则是已经可以初步通过消耗才气来改变一些看起来不符合常理的事情,拿速度来举例,现在的儒者已经可以通过消耗才气来得到比同境界武夫更快的速度了。
而四品立心境则可以通过消耗才气做一些小范围的违背常理的事情,但是仅仅局限于自身,于乾在县试那天就是通过消耗才气小范围的改变了自己的空间位置。
至于上三品的儒道境界已经脱离了儒者的范围,他们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有称谓。
三品的儒道境界被称为师者境,这个境界的儒道修士会通过写书来宣传自己的理论教化天下,从而达到儒道的下一个境界大儒境,当朝的右丞相和左丞相都是儒道的二品境,也就是大儒。
儒道的一品境是亚圣,当世是没有听说过有这种层次的存在的,而儒道的尽头圣人只有开儒道之路的那位达到过。上三品的儒者可以改变天地的规律,说是呼风唤雨也不为过。
武道的低品境界是淬体境无疑,分为九品淬皮境、八品淬骨境、七品炼血境,武道低品境界主要是磨炼身体,九品淬皮境可以做到寻常刀枪难入,八品淬骨境力气大增,天赋不同,所得到的力量增幅也不同,但是天赋最差也会得到一牛之力。
七品炼血境更是可以调动全身的血液为己用,力量会成倍的增长,而这一境界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进入六品境做铺垫。
武道的中品大境界被称为开脉境,这一境界就是冲击自身的经脉和穴窍,从而获得远超常人的力气。
从六品的金刚境开始,每一位武夫在短时间内都可以造成大量的杀戮,这也是为什么大昌王朝的《武道淬体法》只记录了武道低品的修炼境界,而对于六品之上的境界没有一丝一毫的记录,要想获得六品之上的功法,要么加入朝廷,要么加入世家大族。
正常情况下,除了这两条路,没有其他的路可走,这也是大昌王朝对于世家大族的让步,要知道在没有推行《武道淬体法》之前,要想获得修炼的法门,要么加入朝廷,要么加入世家大族做他们的打手,而加入世家大族几乎成为了人们获得武道修炼的唯一方法,因为朝廷招的人实在太少了,后来《武道淬体法》出现后,这种情况才明显减少。
六品的金刚境,只要冲开并蕴养任督二脉,就达到了金刚境,而金刚境的实力大小取决于任督二脉的质量如何,金刚境已经可以做到拳出碎石,不同于低品武者的拳出碎石,这里的碎石是碎成粉末,对力道的把控有着明显的提升,体力也是远超常人。
接着冲开并蕴养十二经脉就达到了五品搬山境,这个境界的实力就和名字一样,可以搬山而行,简直就是人形猛兽。
最后冲开并蕴养八奇脉就达到了摧山境,这个境界的武夫在持久力大增的情况下,不修行任何的其他的功法,仅仅凭借自身的力量,一拳可以将一座百米大山摧毁,武夫,恐怖如斯,可以说在战场上,最不愿意碰到的就是武夫,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但是绝对是最能打的那一个。
而上三品的武夫境界,则是分别是填海境、神人境、无敌境,填海境,和前面的境界一样不过是力气更大了一些而已,而神人境则是已经领悟了一种意,有各种各样的意,刀意,剑意,拳意等等,有了这种意的加持,武夫可以在千里之外取人首级,终于不再是只能通过肉搏的方式来消灭敌人,对敌的手段更加的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