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一声大喊,吓得缩在床角。
小姑娘散乱着发丝,发丝末梢呈一丝淡黄色,长着一张巴掌脸,面部消瘦苍白,薄薄的嘴唇没有丝毫血丝,唯独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闪烁着一丝灵动的气息。
身上嘛……,衣着还算得体,就是有些陈旧,款式有些奇特,以前没见过。
这是哪里?现在哪一年?怎么还有这种营养不良的小孩儿?
小姑娘,你是谁?我这里在哪里?
张其带着无数疑惑问道,
“啊!!!”,哥哥,哥哥你终于醒了!
小姑娘闻言,蹭一下从地上站起来,然后猛的扑到张其怀里,紧紧抱着他,
仿佛下一刻他就飞走一般,
并且不断大喊:“太好了,太好了,哥哥你没事太好了!!!”
哥哥?她叫我哥哥?他一头水雾,
你是叫我哥哥?张其疑惑的问到,
小姑娘先是快速抬手往自己额头一摸,再把手伸到张其额头又一摸,
喃喃自语道:“是还有些发烧,还在说胡话,不过醒来了就好,再养养就好。
“哥哥,你等着,我去给你煮羹”,
说完,也不等张其回答,就飞快的跑了出去,
张其正在迷茫,本无心关心这个小姑娘,
但是,不知是不是,出于曾经心底里本能的关心,他在床上唤到:“慢些”。
“知道啦”
等到小姑娘飞奔出去,张其整整愣了数息,整理了一下自己脑海的信息,才彻底搞清楚情况。
新时代的他,因为旅游失足坠落山崖,然后魂穿到现在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
并且魂穿到这个名叫李如璋身上,父母双亡不说,还给自己留下一个年仅十三,名叫李如玉的妹妹……,
如今是大嵩丰泰十一年
并且,…………,随着慢慢打开原来这具躯体的回忆,
张其,彻底疯了……他是戴罪自身,而且全家是被流放至此的。
对于一个新时代,学识渊博的大学生而言,有罪,流放,这些不好的词
加之,曾经影视剧里常看的桥段,其中意思是个人都懂了
张其身体的原主人,也就是李如璋,(以后就通称李如璋了)。
原本是益州蜀中人士,而且一开始并不是流民身份,相反他家原本还很不错,
阖家被流放到烽燧城之前,
父亲原是当地县学的一名教习,在当地也算是诗书传家,家境不算富有,却也堪称小康。
而这具身体的原主人,曾经也考过当地的童试,并且,第一次就考中了童生,可谓家庭美满,阖家幸福。
可惜,现在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事情起因是,
父亲的哥哥,也就是李如璋的伯父,去世的早,伯母改嫁,丢下一个儿子,嗷嗷待哺
父亲作为读书人,义不容辞的,就承担起了抚养自己侄子的责任,也就是李如璋堂兄。
殊不知,就是这个举动,让他多年以后,从教习变成戴罪之身。
堂兄从小不爱读书习字,偏爱舞刀弄枪,
而本朝据说因是造反立国,太祖帝君乃前朝大司马,开国以后,以自身为鉴,抑武重文,对武人防范甚重,
所以父亲原是不同意堂兄从军,并时常规劝自家堂兄,正经考个功名才是正道,
堂兄却一再言语:“策马执槊,披坚执锐,功名只可马上取。岂可懦懦如南儿,好男儿当如是也”,
懦懦南儿,这句话本是北虏为了嘲讽大嵩朝,因为得国不正,对武人极力压制,
以至于偌大的大嵩朝,兵弱将寡,武备松弛。
很多人以参军入伍为耻,宁愿做舞文弄墨,簪花游街的粉面男,也不愿意当兵。而流传出来的一句话
自己父亲,架不住堂兄一再请求,终究还是随他去了,
堂兄果然是个当兵的好料子
在军队堂兄英勇作战,每遇战事,奋勇当先,一度,官至都尉,
大嵩丰泰六年,
堂兄因典吏,贪墨记功之事,一时激愤,失手杀了随军典吏,
大嵩历朝,防范武人,每每出征打仗,必派文官必设监军,
依次在军队都尉,校尉,副军,将军,这几级中,设典吏,长史,司马,宣慰使,以做监视督战作用。
至于都尉以下伍,伙,这些最基层的军队,几乎是一些文不识的底层军汉,根本没有排监军的必要。
敢杀文官,这下事情闹大了
李如璋堂兄,当场斩首,传首全军,以儆效尤,复判三族,徒三千里。
为此他们一家,便从蜀中被发配到烽燧城这个战火连连的边地戍边。
对李如璋一家人来说,不可谓不冤。
烽燧城,隶属幽州境内,离幽州城大约三十里路程
边地苦寒,别说下雪能把人埋了,光是北地的朔风就活活刮死人。
父亲因突遭巨变,来到这烽燧城才两年就撒手人寰了,刚把父亲的丧事办完,
没过多久,母亲也因伤心过度,一病不起,最终郁郁而终,随父亲去了
母亲临终前,把一双儿女叫到床前,叮嘱遗言
:“为娘太过思念你们父亲,也太想蜀中的家了,撑不到你们长大了,以后的路要靠你们自己走,
“我跟你父亲去了以后,这世上你们就再无亲人,两兄妹要友爱团结,哥哥当多照拂妹妹……,”
“为娘对不起你们,这世道就不该生了你们,让你们在世上受罪,以后要好好活着,为娘和你们父亲,在天上看着你们,保佑你们呢……”
昏暗且夹杂着浓重药味的房间,最终响起了兄妹俩撕心裂肺的哭声,
他们印象里一直慈眉善目的母亲,最终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可怜李如璋,如今刚满十六,就失了父母,还要独自抚养妹妹,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