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冰冷的望着唐成。
这是朱元璋赐给自己的尚方宝剑,行军途中,不尊命者。
可先斩后奏。
“就算皇上知晓,想必也不会责怪我,而是诛你全族!”
闻听此言。
唐成吓得瞬间跪在了地上。
冷汗直流。
连忙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魏国公,七个村被劫掠之事,我也不想要发生,可实在是心有力而余不足啊。”
“我们这片地方,自大唐陨灭后,便一直陷入水深火热中。”
“五代十国,金国,辽国,尤其是元朝和金国之争,打一城屠一城。”
“人口凋零,想必这些,您不会不清楚。”
“直到去年,臣联合一众北方官员,上奏请示皇上。”
“皇上下令移民,这才有好转。”
“况且,此事也不是您推动的吗?”
北方连年打仗,已经不再是汉唐时期那般繁荣。
北方各地官员,都曾反映过这个问题。
他当时也参与朝政,对此,他还亲自向朱元璋讲述了此问题。
可以说,移民政策的推动,他是其一。
“你的意思是,我也有罪?”
唐成连连摇头。
“不,不敢。”
“只是,皇上虽然下令移民戍边,可百姓是有了,官员军队,皆有元庭官场之不良风气。”
“朝廷尚未改制……”
要是蓝玉在这里,肯定听不懂唐成说的是什么。
不过徐达身为出将入相的人。
自然是能够清楚,唐成的意思。
大多数官员皆保持了元朝时期的作风。
不做事。
这导致情报消息传输慢的同时,大批移民不好管理。
军队战斗力差,哪怕知晓元人南下劫掠,也无可奈何。
此事的大明戍边,并没有经过徐达等人的整顿,明长城也尚未修缮完毕。
元人很轻松就能南下劫掠。
徐达沉默片刻,收起了刀。
汉有秦制。
唐有隋科。
而大明只有一片废墟。
虽将元庭赶出了中原。
可边军战斗力极其之差,官场风气也保留了元朝时期的不良风气。
这也确实怪不得唐成。
不过大明一统江山没几年,倒也正常。
至于说,为什么七个村被屠,唐成不禀报上去?
他唐成也是元朝时期就职的官员。
七个村被屠,这要是怪罪下来,渎职是肯定的。
“这里的情况,我回去后自会呈报给皇上。”
“现在我问,你答。”
唐成微微点了点头。
“七个村,现在还剩下几个活口?”
闻言,唐成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说出口。
“不,不知道。”
三个字出,徐达刚刚收回去的尚方宝剑,也是有些按捺不住了。
见徐达脸色不是很好看,唐成连忙解释道。
“户籍尚未统计,只有唐王村完成统计,其他的,下官是真的还不清楚啊。”
看着慌乱的县令,徐达顿下身子。
摸着唐成那比手臂都要粗的脖颈。
眼神冷漠。
“朝廷移民戍边的命令,洪武三年就下达了吧?”
“你居然还不知道有多少入划归你的手底下。”
“说北方没人的是你们,人来了,不好好管理的,也是你们。”
紧接着,徐达用力的掐着唐成的脖子,眼神中充满着杀意。
“我真想砍了你这颗猪头。”
随着徐达用力,窒息感慢慢涌上心头。
想要挣扎,可徐达的力气实在太大,根本挣扎不开。
此刻,他仿佛看见了太奶正朝着自己招手。
“国公饶命!我,我记起来了。”
“唐……王村还有一个活人,叫朱屠。”
见此,徐达强有力的大手这才松开唐成。
站起身,看着跪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的“猪。”
询问道。
“说你知道的。”
唐成干呕了两下,连忙回应道。
“元人南下劫掠唐王村的时候,朱屠正巧在肉铺卖肉。”
正巧?是真的巧合,还是别的呢……
“继续。”
屠宰场的事情,毫无头绪。
从动机和综合因素而言。
根本查不到。
只能从这唯一的活口查起。
“朱屠,来自濠州,洪武三年,皇上下令移民戍边。”
“朱屠一家四口,来到了路安县,根据朝廷规划,安居在了唐王村。”
“并在三个月前,做起了屠夫。”
“因其卖的肉食便宜实惠,故而很受欢迎,尤其是手速和刀工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