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入城见过城门,应是年久失修导致。”
曹操此言一出,满朝公卿多有附会,皇帝刘协也就听了曹操的话。
韩暹颇为得意,心里暗自庆幸,提前写信交好果然还是有用的。
反观董承则是一脸阴郁,对曹操颇为不满。
“陛下,可是粮食运不进来城,就又该饿肚子了!”
刘协听了董承这话,面露难色。
是啊,粮食运不进来,吃什么呢?总不能继续吃野菜吧!
“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
有说抓紧修城门的,有说一袋一袋扛的,甚至有人建议出城去吃。
建议出城的不是别人,正是曹操。
曹操说,在修理城门和府库的时间,天子可以带着公卿出城,到偃师旁边的首阳山祭天。
这样就不用担心待在京都没粮食吃了,还可以求老天保佑大汉的江山社稷。
简直一举两得!
祭天是件大事,在皇帝看来,祭天甚至关系到国家兴亡。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适合祭天吗?
阿斗是分不清适不适合的,他就听诸位大臣的。
诸位大臣里,董承是第一个同意的,然后宗正刘艾、侍中种辑、议郎董昭还有一众大臣纷纷表示赞同。
就连韩暹,居然也同意了,这就让人有点难以理解。
刘艾认为曹操是大汉忠臣,董承、种辑、董昭也是站队曹操的,所以他们同意是合情合理。
而韩暹他凭什么同意?
这就要回到韩暹写信巴结曹操,曹操就跟他说,可以帮他对付董承。
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曹操帮韩暹讲话,却没有帮董承讲话。
但是,韩暹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为什么要帮他?
猜不透别人的动机,就会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何况韩暹根本不猜。
难得,实在难得,大将军韩暹和卫将军董承竟然达成了一致。
有臣子高呼:“祭天以后,大汉就要从此中兴!”
于是刘协站起身来,说道:“就依诸位爱卿所言,朕明日便往首阳山祭天!”
“陛下圣明!”
整个朝堂的人都在叫好,唯独只有两个人脸色铁青,一个叫伏完,一个叫杨彪。
伏完是伏皇后的父亲,妥妥的大汉忠臣,但他是个儒生,而且年纪大了,已经五十多岁了。
他不赞同出城祭天,但又担心给女儿伏皇后带来灾祸,就没有反对曹操。
“眼下军阀林立,山匪横行,天子乃江山社稷之本,岂能这时冒险出城祭天?”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说话的人。
曹操看了一眼,微微一笑道:“原来是杨太尉。”
说话的人就是杨彪,五十多岁,但和伏完完全不一样。
杨彪是个忠臣,也是个狠人。
董卓迁都时,杨彪反对说:“这是在逆天而行,不合时宜!”
李傕、郭汜作乱时,杨彪斥责说:“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这怎么行!”
众所周知,反对董卓和李傕郭汜的人很多,但能活下来的少,即便强如袁绍,也只能逃出京都。
但杨彪一直都在京都,也一直活着,堪称东汉末年的一大奇迹。
祖上四世三公,给了杨彪这个勇气和资格。
今天,他又要再勇敢一次。
“曹将军此时要天子出城,莫非是想效仿阉宦张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