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深网(1 / 2)拓维:首页

璩峰在搜索引擎上疯狂地寻找关于“BT”的线索。实际上,BT最初是BackTrack溯源的首字母缩写,通常指用于渗透测试的操作系统。如今,BT已经被Kali Linux所取代。他接着搜索“Kali”,找到了许多与黑客相关的内容。突然,他意识到,或许通过深网能找到一些关于BT组织的线索。

这时,他读到一篇关于深网中“暗杀市场”的文章,描述极具震撼力。文中提到的这个网站只存在于传闻中,但文章的语气却让它显得触手可及。网页上显示着一份暗杀黑名单,他甚至能认出其中一些人的照片。每张照片旁边都有一个悬赏金额。如果真的可以通过雇凶杀人而不被逮捕,毫无疑问,会有人付诸行动。

也许,“暗杀市场”就隐藏在网络中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但如果足够聪明,找到它并不难。只需使用一个简单的软件注册账户,按要求点击下一步,接着等待。首页提示如下:

1.在名单上新增姓名;

2.在姓名旁标注下注金额;

3.预测此人的死亡时间;

4.准确预测即可赢得全部赌金。

这个赌局看上去毫无意义,毕竟谁也无法精确预测一个人的死亡日期。然而,第五条指示道:预言成真,取决于个人行动。

看到这里,璩峰内心泛起了波澜,他相信,在深网里一定能找到与“BT”组织相关的线索。抱着这个念头,他开始转而搜索一些更客观评价深网的内容。除了深网的阴暗面外,他确信它还有光明的一面。于是,他找到了更多关于匿名上网的文章。

其中一篇关于匿名上网的研究引起了他的兴趣。研究指出,65%至93%的人际交流依赖于非语言形式,如面部表情、语气和肢体动作等。简单来说,人类大脑经过数百年的演化,能本能地捕捉这些“暗示”,从而更有效地理解彼此,建立共情。然而,当通过电脑交流时,这些“暗示”都消失了,导致人际沟通变得模糊和难以判断。

在匿名状态下,人们面对网络中的观众,往往会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压抑,甚至暴露出最深的秘密。每个人在匿名的网络世界里都变得透明。但正如研究指出的,这种匿名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比如犯罪、色情和暴力。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也因此产生了众多理论,有些乐观,有些悲观,讨论技术究竟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其实,这种担忧并非新鲜事。正如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提到的那样,苏格拉底对书面文字的出现感到担忧,认为文字将极大削弱希腊青年一代的记忆力,使他们变成“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空空如也”的人。当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使大量书籍得以问世时,许多人同样质疑,海量的信息会不会让人们变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无线电发明之初,马可尼曾认为它会帮助人类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而随着产品热销,人们又担心,年轻一代可能因接触到危险思想而受到污染,传统的家庭组织或因众人围坐听娱乐广播节目而瓦解。或许,早期的智人也曾争论过“火是带来灾难还是温暖”这一问题。

璩峰已然明白了自己接下来的目标。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如何真正做到匿名进入深网,以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1.与《山海经》相关的BT组织;

2.10个BTC;

3.社交账号ID:481789345;

4.根据线索进行分解行动。

接下来的时间里,璩峰探究深网的那股热情已经过去,一直没人领赏,看来他在深网交易平台上挂的信息早已石沉大海,于是他放弃了这条路。由于研究课题的事情,本来就和小组其他专家意见不统一,他只好另起炉灶,带着明昊去调研目前学术界对“维度相关性”的研究现状。除了在气象学上混沌现象研究较为前沿外,其他领域均无大的进展。眼看就要提交研究方案了,璩峰还是没有头绪,只好沿着气象学中的混沌现象研究,尝试将其抽象化到数学层面。他每天查阅资料到深夜,身体明显已经疲惫不堪,头发脱了不少。对于一个中年大叔,体力明显跟不上了。

就在他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天夜里,璩峰编写完课题方案,时间已经到了凌晨一点。他正要准备上床睡觉,随手习惯性地打开了Telegram软件,原本以为跟往常一样,除了几条广告消息和系统提示消息,再没有任何联系人的信息,没想到有一位账号为“cat-cap”的陌生人请求添加好友,并且在验证信息中写道:“我有线索,分3个BTC。”

看到这条信息璩峰先是激动,经过大脑深思后,他又冷静下来。为了保证那人不是骗子,他开启了匿名聊天。通过交谈得知,对方所说的BT组织是一个叫“基因编辑”的组织,主要从事克隆、生物杂交、基因工程等活动。

璩峰聊到这觉得有戏,立马问:“那他们跟《山海经》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