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为紧迫的是,距离东突厥大军兵临长安城下,仅剩不足一月之期。
东突厥的兵锋之利与大唐内部的脆弱,“渭水之盟”虽暂时缓解了危机,却也是一段屈辱的记忆。
颜末暗自下定决心,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沉思片刻后,颜末以沉稳的语气向父亲颜相时进言:“父亲大人,依孩儿之见,当前首要之务在于稳固内部。新皇应立即着手安抚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旧部,以防内部纷争加剧。此中不乏贤能之士,若得妥善安置,定能成为大唐的坚实支柱。”
他想了想,接着说道:“同时,应派遣使节前往东突厥,展开和谈,以拖延时间,为大唐的军事部署争取宝贵时机。此外,加强边境防御,调集精锐,以备不时之需,确保大唐有能力与东突厥抗衡。”
颜相时闻听此言,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儿子超乎常人的智慧与远见的惊讶,也有对其能如此深谋远虑的欣慰。
在那个寻常日子里沉湎于山水之乐的儿子,于紧要关头竟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深刻洞察力,这不禁令人倍感欣慰。
显然,此番变故如同磨砺石,使他在逆境中迅速成长,蜕变出往昔所不具备的成熟与智慧。
颜相时轻轻颔首,其言辞中既有肯定亦含忧虑:“末儿,你所言虽有其理,然此事关乎国家兴亡,非个人意志所能轻易左右。朝堂之上,众臣异议纷纭,陛下亦心存顾虑,不愿轻启战端。”
言毕,他目光穿透窗棂,投向远方,眼中交织着复杂难言的情绪。
时局动荡,犹如狂风巨浪中的孤舟,稍一不慎便可能倾覆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作为昔日秦王府的参军事,他虽历经沧桑,面对如此重大抉择,亦感力有不逮。
收回思绪,颜相时再次凝视着床榻上略显虚弱的颜末。
此刻的颜末,虽面色尚未恢复红润,但那双眸子却异常明亮,透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果敢。
颜相时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感叹于儿子在逆境中的蜕变,犹如茧中之蝶,历经挣扎后终得展翅飞翔。
“末儿,好生休养,若陛下有召,为父自会前来告知。”颜相时的声音柔和而温暖,如同春日里和煦的阳光,给予人无限的慰藉与力量。
颜末闻言,轻轻点头,眼中满是对父亲的信赖与依赖。
颜相时深情地望了儿子一眼,随后缓缓转身,步伐虽显沉重,却坚定地走出了房间。
门扉轻合,室内重归宁静。
片刻之后,颜末缓缓睁开眼,轻声呼唤:“小玉,备下笔墨纸砚。”
其声虽细,却清晰可闻。
小玉闻声即至,面带忧虑地劝道:“少爷,您身体尚虚,不宜过度操劳。”
颜末报以微笑,言道:“无妨,我心有所感,需及时记录。”
小玉见状,虽心中不愿,却也只得依言将所需之物置于桌上,随后悄然退出。
颜末缓缓起身,移至桌旁坐下。
他轻执毛笔,于墨池中轻蘸,随即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此刻的他,仿佛已不再是那个只知嬉戏山水的少年,而是成长为了一位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
颜末此刻,宛若一位深谋远虑的策士,其目光凝聚着非凡的洞察力,手中之笔犹如指挥千军万马的令旗,在纸上勾勒出一幅幅战略蓝图。
他首先以严谨的逻辑,剖析了大唐当前的复杂局势,将朝堂内部的暗流涌动与边疆外患的紧迫性一一剖析:“陛下初登大宝,基业尚待稳固,内忧外患交织,李建成、李元吉遗部蠢蠢欲动,而东突厥则如饿虎般觊觎中原,此诚乃国家存亡之关键时刻。”
随后,颜末笔锋一转,详细阐述了其应对策略,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大局的精准把握与深沉的忧国情怀:“稳固内部,乃是一切之根本。陛下宜广开才路,以仁德之心抚慰旧部,化干戈为玉帛,对其中才德兼备者,更应破格提拔,共襄国是。”
“同时,应派遣使节前往东突厥,开展和平对话,以智慧争取战略缓冲期,为国家的军事部署赢得宝贵时间。此外,加强边防,调兵遣将,确保边疆安宁,以备不时之需,方为上策。”
颜末的字迹,力透纸背,每一划都承载着他对大唐未来的深切期许。
他边书写边沉思,不断审视自己的策略是否周全,深知在国力未复、人心未定的背景下,任何决策都需慎之又慎。
他虽知自己之策或有不足,毕竟大唐兵力分散,朝野间亦不乏和平之声,但在这紧要关头,每一份谏言都可能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
待墨尽笔收,颜末轻抚纸面。
他的策略能否被李世民采纳?
他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窗外,微风轻拂,树叶低语,似乎在为颜末的智勇双全而低吟浅唱。
他缓步至窗前,凝视着远方,心中默念:“世事如棋局局新,唯有兼顾内外,方能稳操胜券。此番进宫谏言,务必力求两全,方不负我辈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