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屏障裂纹(1 / 2)落幕救赎首页

看着雷达上的几条线,王希平陷入沉思,在太阳附近怎么还会有如此分散的粒子流。

“你来看看是怎么回事?”王希平抽出一根无烟香烟,对上校郭启说到。

上校随即摸出打火机递向王希平。火机,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是稀奇玩意儿了。

“模拟打火机?这玩意还挺复古,那帮老东西为了抽烟就发明了这个?”王希平笑了笑。

“没什么,不过是几束来自河外星系的宇宙射线……”上校递火机的手突然略微地停顿了一下,这抖动剧烈且短暂。抖动过后,火机又被上校稳稳地按在王希平手里。

王希平撇了一眼郭启的手,接过火机,不过他没有点烟,只是把玩旋转着火机。

“这恐怕不是简单的粒子流。”凭借物理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郭启判断道。

火机还在王希平的手中不断旋转,上校和王希平凝视着雷达显示器上的白线。

半晌,王希平低声说道:“去大厅,确定一下。”

上校看了看王希平手里的火机,转身离开雷达室。

郭启的声音在通向大厅的回廊中回转,渐渐消失。

“咔”火焰从火机中弹出,映在王希平的眼中,摇曳摆动。

“难道又要像当年那样吗?”王希平目光呆滞,发出疑问。

“冬眠”结束之后,他就在这艘土星巡航舰担任舰长,舰长的任务是监视“屏障”系统运行。若单单从个人情感来说,王希平非常厌恶“屏障”系统。

但是,对“屏障”系统的厌恶心理却让王希平毅然接下担任土星巡航舰舰长的任务。

22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应用物理学家,王希平的父亲,地球-亚洲军区军队总司令——王锴,在参加一次活动的过程中丧生宇宙。而那个活动就和“屏障”系统有关。

2145年,“屏障”系统的组装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屏障”系统是一个可以收集恒星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的装置,其原型是戴森球。

“戴森球”,是弗里曼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种假想装置。

所谓“戴森球”其实就是直径2亿千米到5亿千米不等,用来包裹恒星,并收集恒星释放的能量的人造天体。包裹恒星后,戴森球及其包裹的太阳就变为了一个核反应堆,一个利用恒星作能量源的天然核聚变反应堆。

在戴森球概念刚刚提出的几十年里,几乎所有人类都不认为这个概念能够在3个世纪内化为现实。

但,“屏障”还是在戴森球概念刚刚提出的200年内建成了。这,都要归功于21世纪中叶的技术大爆炸和与外星文明的交流。

“屏障”系统建成后,人类文明便跨越到了二级文明—虽然目前,人类连地球上的能源都不能完全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屏障”系统在建成初期,会不时地出一些小故障。为了防止这些小故障酿成大祸,人类频繁地派出宇宙舰队对“屏障”系统进行常规维护和日常检修,并且派遣了一艘舰艇常驻在“屏障”系统附近的太空区域,监视“屏障”系统的运行。

“屏障”系统建成一周年庆典,作为“屏障”系统总设计师的王锴参加了庆典。

在当时,这个庆典无比隆重,该庆典的举办标志这人类在文明的进化路程上又前进了一大步。联邦政府为了扩大戴森球影响力和知名度,向全太阳系直播了整个庆典过程。

“‘屏障’系统第一事故”也正好在庆典上发生了。这次事故,是由于太阳内部核聚变强度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

庆典时,“屏障”系统中央停泊岛下方太阳内核的核聚变正好达到高潮。

由于高强度的核聚变,太阳内核局部温度迅速升高,据事故后的评估,太阳内核温度在短短的1000毫秒便上升了八十万摄氏度,温度在短时间内的剧烈变化使太阳内核向外发射了大量的高温等离子粒子团。当等离子离团组成的射线达到太阳表面时,中央停泊岛恰好在举办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