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离别之际(1 / 2)草龙传首页

小沙弥一句话,年轻人被问的哑口无言,是啊!人家也没说皇上去了哪儿,你咋就知道是去江都了呢?

历史上,隋炀帝在登基之后总共去了三次江都(今江苏扬州地区),最后一次正是在大业十二年的七月,这在隋书当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隋书·炀帝下》:“甲子,幸江都宫。”

也就是说,在大业十二年七月初十这一天,隋炀帝领着后宫佳丽和一部分大臣离开洛阳前往江都消遣去了。

这段历史在后世当中很多人都知道,当然也包括一向喜欢看历史书的年轻人。作为穿越者,他自然能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前提下说出皇帝的去向,可小沙弥并不知这其中原委,所以才问出那么一句。

年轻人在心里嘀咕,敢情我穿越这事儿老方丈没告诉小沙弥,那既然他都问了,我就说了吧!这孩子为人法相庄严品德正统,对咱又有救命之恩,告诉他应该没啥,行,就这么办了,要不然我还真不好解释。

不过他这儿刚要全盘托出,转念又一想,不行,因为老方丈到死也没向这小沙弥透露我穿越的事儿,肯定是怕他年轻轻嘴不牢靠,那我还是编一套瞎话糊弄过去得了。

其实年轻人在这儿琢磨小沙弥,人家也在猜忌他。这人是怎么知道皇帝去了江都的?到底什么来路?

是神仙还是反贼?说他是神仙,不像,要说是反贼,倒还有这可能,外面有同党偷偷给他送信儿。

但是,以师父的为人又绝不会包庇他,莫非是师父受了蒙蔽?可他老人家乃是得道高僧,谁又能糊弄得了呢?

好家伙,两个人就在这儿你猜我我猜你,结果哪个也没猜对。

按说老方丈早就看出来年轻人和小沙弥俩会有一段善果,为何不把其中事情挑明?直接把俩人之间的这条线接上岂不更好,省的胡乱猜了,另外年轻人之前问他为何会穿越到大隋,他也严丝合缝什么都没说,这又是为什么?

说到这里,咱有必要介绍一下因果。这个词儿可不光是唯心说法,唯物主义对这个词汇也是有定义的。

简单理解,因果就是人们常说的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所谓有因必有果,有果也必然有因。再深些说,因和果之间还有个缘的存在,也就是条件。

种子只有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才能发芽成长最终结出果实,这段因果才能圆满,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种子可能不发芽,或者结出来的果实也是歪瓜裂枣。

举个例子:有穷人算卦,得知自己未来将是大富大贵的命,非常高兴,往后什么都不用做了,回家干等着,结果这位除了吃饭睡觉什么都不干,到老了仍旧一穷二白,临死还不忘骂那个算卦的骗人。

熟不知,这人错了一辈子,要知道人心是因,辛勤是条件,富贵才是果,要是没有辛勤哪来的富贵,天上哪有掉馅儿饼的美事?

正因为这点,老方丈才在二人面前都有所保留,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就怕泄露了天机让这两个人心理发生改变。

人么!都有个好奇劲儿,若是提前告知,保不齐这段因果之间的缘也就是条件产生变化,那往后既定要发生的事情也都得跟着改变,也难免会闹出天大的乱子,这和刚才举的那个例子是同样的道理。

“是这么一回事,百姓们不都说我是活神仙么!其实我还真是,不过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我来不了,但是能掐会算这种基本功我还是略懂一些的。”

哦!小沙弥听完之后立刻摆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这人是个半吊子看相的,也只有这个说法最为合理,于是心中的疑惑都解开了。

年轻人眨眨眼,很庆幸,他根本就没指望小沙弥能相信那几句谎言。到底是年纪轻,还真信了。

不过他的这份庆幸却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愧疚。怎么呢?这么多天俩人同吃一碗饭,这谎话说的多少有些没良心。

为了缓解愧疚,年轻人借势说要离开,而且也到了该走的时候,但小沙弥依旧没答应。

“施主,押到朝廷的反贼是个假的,你知我知,县令也知,眼下你那画像连三岁孩子都熟的不能再熟,你这要是一露头,准活不了。”

年轻人很好奇,能有多像?这时候县衙还没来得及把满街的通缉告示撤下去,小沙弥便到门口给他拿回来一张,接到手中一看,呦呵!果然有能人,画的还真像。

不过他又一细看,噗嗤一声乐了,乐的是什么?那画像上的自己居然是闭着眼睛的。

“小长老,这画像跟我不像。”

小沙弥一皱眉:“这还不像?”

“你没看那画上的我是闭着眼睛的么?”

“哎?你还真别说,我也是才注意到这眼睛。”不过小沙弥仍旧摇头:“那也不行,万一你被哪个眼尖的认出来可就麻烦了!”

“没那么寸,再说等十天半月我这头发和胡子一长就更不像了。”

“这……”

“小长老尽管放心,我肯定会乔装打扮一番,让别人认不出来我。”

“能行么?”

“肯定行,你给我找身破衣裳,外带一个香炉。”

小沙弥点点头转身出去了,过不多时,手里拿着件破僧袍还有双破布鞋外加一个小香炉又进来了。

年轻人把破袍子换上,感觉有点儿紧,而且这双鞋也挤脚,于是问道:“还有别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