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八年九月。
高太后撒手人寰与世长辞,大宋旧党彻底倒台,随之上台的是北宋最后一位有才情的皇帝,也就是后世称之为宋哲宗的赵煦。
新党在赵煦的支持之下,开始全力投入战争之中,章楶风风火火抽调了二十万大军挥师北上大名,同时成立火神司,专职火器打造之事。
只是雁门关已破,契丹铁骑以势不可挡的架势,席卷太原、河间、青州,兵锋直指大名,下一站就是汴京都城。
一时间,汴京城内谣言四起,说契丹人如何凶残暴虐,如何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直吓得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达官显贵面如土色,心惊胆战。
他们原本习惯于澶渊之盟安逸的生活,此刻却如同惊弓之鸟,不少人甚至开始清点家族财物,准备往南方躲去了。
千万别对任何既得利益集团的风骨有太多幻想,大厦将倾之际,最先跑路的就是这些人。
甚至于户部尚书蔡京伙同其党羽,上书劝赵煦迁都。
奈何赵煦不想初登大宝就被人撵到南方,一些携款跑路的小贵族被他以雷霆手段镇杀,所搜钱财刚好供以火神司打造火器所用。
而这不抄家不要紧,他这一抄,赫然发现城中一小小的八品官,竟也有白银数十万两,黄金万两,这让他心中震撼。
“可恶!如今山河动荡,这些人作为朝中大臣,却不想国事,只想着保全自身,难道是不知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吗!”
十六岁的赵煦一拳锤在桌子上,目眦欲裂双眼通红地道:
“这都是朕的钱!”
很快,汴京城戒严,街道上,往日的繁华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匆匆忙忙的脚步声与皇城司办案的声音。
少有人在外行走,但眼神中透露出迷茫和恐慌,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末日将至的气息。
当然像章惇、蔡京这些大家伙,以赵煦现在的实力,还无法去动他们,他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挽救大宋。
奈何大宋的败亡非一朝一夕,救亡图存自是不能一夕可成。
看着不断送来的紧急战报,赵煦日渐憔悴,眉头都拧成了川字,一旁的宦官也跟着着急,劝道:“陛下,要不您先休息一下吧,战事自有章将军以及乔峰等义士处理,我大宋必能渡此难关。”
赵煦看了这宦官一眼,叹了一口气,道:“张公公,这种时候只有你会为朕考虑,你看看朝中这些大臣,一个个只想着逃。”
“多谢陛下抬爱,老臣惶恐。”
这名太监便是张茂则,其在宋哲宗时期担任重要职务,曾被派往黄河巡视决堤情况,并在水利问题上提出有效建议,为朝廷解决了水患问题。
其一共侍奉过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正是他拥戴赵煦即位,迁宁国军留后、两省都都知,在后世史书以忠诚和谨慎著称。
当然,之所以宦官更容易得封建皇帝信任,是因为宦官这个特殊身份不同于别的贵族,别的贵族离开了皇帝,还能在其他地方换个身份生存,毕竟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而宦官不一样,他们是依赖于皇权生存的特殊人群,没有了皇帝,宦官这种残缺的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将没有立足之地!
看着这位八十八岁的高龄忠心老臣,赵煦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张公公,你方才说了什么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