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夜。
李哲靠着窗伏案书写,笔下不是什么武学秘典,也不是圣人文章,而是经典力学三定律。
除此之外,桌角还有一沓厚厚的书册,正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最上面的封面,写着《小学数学教材第一版》的大字。
在外面的布局结束了,接下来就等火力战争到来,工业的齿轮就会以云州煤钢复合体系为起点,永不停歇的转动起来。
见过了所谓的江湖之后,李哲没有混江湖的想法,接下来他想做的,是将一些东西传给这个世界。
许是写累了,李哲放下手中的笔,伸了一个懒腰,看着满天星头,莫名地感叹道:“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蛮横地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的我,也是一个域外天魔吧。”
没有人回答李哲,窗外寂静无声。
李哲又自己甩了甩头,笑道:“我这是在中二个什么劲啊。”
很快,李哲教材便编写完毕,正式向青城提出要开设新式学堂的请求。
但司马卫与诸位长老都觉得武功、道学才是青城根本,加之他们对科学还没有具体的概念,只是将科学当成一种可以制造火器的炼器手艺,便没有同意。
但当李哲将云州道秦重工稳定的银两收入摆了上来,并承诺今后青城财库还会越来越充实。
徐长老为首的天师又转变了想法,两派人据理力争,最后定下了一个方案,李哲要办新式学堂可以,学生从青城弟子挑选也成,但新学堂不能只教科学,还必须教青城武学。
对此,李哲自是满口答应,说道:“弟子创办新式学堂,就是为了让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体便是武学,岂有不学之理,不仅要学,还要考!”
同时,为了打消诸位保守派的疑虑,李哲主动提出,新式学堂不会建在青城山上,绝不会带坏那些一心向武、一心向道的弟子,且办学费用什么的,李哲自己负责。
如此之后,青城也没了阻拦的理由。
很快,一座新式学堂在青城山下六十里处建立。
对于这个学堂,李哲设立了十四岁与十八岁两个陪养方案。
十四岁以下,学制与前世差不多,但因为不用学英语,且李哲在课程上做了调整,所以小学与初中不用九年,而是缩短到了七年,小学五年,初中两年。
现在一共有适龄学生二十七人,男生二十人,女生七人,都是青城这两年新收的弟子,有些是家里主动送上青城,有些则是青城弟子行走江湖时,遇到的孤儿。
十四岁到十八岁的学生,因为青城前期教过认字,考虑到他们的年纪,只需要教基本的科学知识,学制四年,是针对性教材,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能提前申请毕业。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十六人。
至于十八岁以上的,李哲认为他们已经成年,爱跟谁一起学,就跟谁一起学。
不过目前来说,这样的学生总共就三人,分别是司马林诸保昆还有一个名唤徐欣的师妹,她是徐长老收养的义女,刚满十八岁,三人都选择第二套方案。
不久之后,学堂里就响起了朗朗读书声,但不是之乎者也,而是……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任何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迎着朝阳,看着这群含苞待放的花朵,李哲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这个世界,终于有他熟悉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