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提前跟郑军展开决战的话,损失会很大,这不是李承明愿意看到的。
李承明看着地图思索着:鹅湖镇兵力最少,防御工事最简陋,也最好打,但如果不能在一个小时内完全击溃郑军,其他两地的驻军必然会迅速支援.
如果能迅速击败鹅湖镇守军的话,那么就能对其余两路援军围点打援,各个击破!
问题是怎样才能迅速击败鹅湖镇守军?
要知道郑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可是富得流油的,军中火枪火炮不少。
单是在鹅湖镇,就有五门红夷大炮,其他小一些的佛朗机炮和小型虎蹲炮更多。
而且炮台是经过精心设计修筑的,能防弓弩的远程打击,恐怕不能再像信州城下那样,只靠一把步枪就压制住所有炮兵。
想了很久,李承明意识到想要快速击溃鹅湖镇的驻兵,想要对付鹅湖镇驻军的众多枪炮,伤亡代价最小的方法就是同样用火器对付他们!
火炮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造好的,但一切准备妥当后,只剩下浇筑大炮这个步骤,并不用花太长时间。
梁子城的钢铁厂也可以小规模的炼出钢水了,只要炼出的钢水足够,一天造一门炮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经过突击队员几人商讨,决定铸造后装填式滑膛炮。
参照19世纪的克虏伯80毫米架退野战炮,初步将火炮设计参数定为口径80毫米,炮管长两米,作战重量控制在500公斤以内。
说干就干,设计图一出来,第二天就开始进行第一门大炮的铸造。
这次没有像铸造用来攻打玉山县城的大炮那样马虎,每一个环节,都由梁子城亲自监督,容不得半分失误
铸造好了坯件还要经过打磨,热处理,然后组装,最后经过试炮,没有问题后,才能继续铸造下一门大炮,
梁子城亲自督造,李承明给增派了人手,日夜不休,短短五天成功铸造好了八门大炮。
铸造好了大炮后,李承明马上让早就挑选好的炮兵熟悉和操练使用八门新炮。
梁子城那边继续铸造空心炮弹弹壳,里面填上水泥就是实心炮弹,灌上火药和铁砂就是开花弹!
为了使炮弹更贴合炮管,增加射程,减少炮管的磨损,甚至还对炮弹的表面进行了覆铜处理。
这一段时间,李承明将信州城能找到的工匠都派往了梁子城的钢铁厂协助铸造大炮和炮弹。
为的就是在攻打铅山之前将大炮造好,并让炮兵初步形成战力!
第一批八门新式大炮铸造完成后,李承明召集突击队员们开会,并且邀请了章希言旁听。
李承明先分析敌我优势道:“郑军在鹅湖镇驻有五千兵力,铅山县城七千兵力,分水关上万兵力,三地互为犄角,郑军兵多将广,火力强大!
这次我们出征的目标是铅山县城,派出的兴复军兵力总共四千,火力配置有八门新式大炮,五百杆燧发火枪,三百名弓箭手,还有一个骑兵连!”
其他突击队员还没发话,章希言吞了吞口水,忍不住开口道:“李将...李总指挥,我们只有四千兵力,就敢主动进攻郑军的两万多兵力,即便兴复军锐不可当,但也未免太过托大了吧?”
何铭秋道:“章府台别急,我们兴复军训练有素,别说区区郑军了,就算遇到了八旗军队也敢碰一碰,那八门新式大炮,比郑军的红夷大炮不知道强了多少,那五百杆火枪虽然是缴自郑家军,但被我们改造后射速比原来提升了一倍不止!那郑军除了人头比我们多,还有哪里比我们强的?”
李承明也点点头,表示同意何铭秋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