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不说,对于这一段,我的记忆是模糊的,导演拼尽全力所营造的种种温馨,似乎还说服不了我。科学证明,人类的爱情,只能保持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冷冰冰的数字面前,任何天长地久的念头,都注定无法逃脱悲悯。电影真是一个好东西,它可以储存某一种记忆,或者放大某一个梦想,让你以为那就是生活,但生活呢?欲望、生活、苦痛,三者难道不是一回事吗?某一天下午,天降滂沱大雨,画廊老板关上店门,主动与杰克欢爱,然后,整理衣衫闯入风雨中,杰克清楚地记得她说:“我要为今晚去买些酸乳酪。”
后来,警察来了,和 18岁那年一样,看看那帮穿制服的家伙,抬走了心爱女人的躯体,画廊老板被水浸泡过的脸,竟一如初见。警察把她留下的信交给他,“我的爱,我要在你之前走,我带走了我最开心的回忆,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画廊还和往常一样开门营业,杰克替客人介绍作品,又坐在那和一幅画较劲,他说“画家马上就到。”
本片神髓与《罗马假日》类似,主人公为了挽留爱的极致,最后选择毁灭。美国人浪漫,《泰坦尼克号》安静而唯美。有着自杀倾向的大和民族,为了爱最后杀死了爱人;容易发生婚外情的法兰西,则选择自我毁灭。总而言之,他们似乎都在表达同一种情绪,爱情是如此美好,却又如此不堪一击。《罗马假日》中的情爱镜头毫不避违,像动物一样直接,似乎他们所谓的爱情都维系于此;而《泰坦尼克号》则含蓄内敛,甚至有一种怯生生的感觉。他们俩都很安静,欢爱时也彬彬有礼。
唯一一次例外是,在给客人介绍作品的时候,杰克跪在画廊老板旁边,他把手伸进她的裙子里,然后紧紧地抱住她的双腿,那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一种罕见的迷乱。画廊老板停下手中的工作,任由杰克静静地抱着。本片情爱镜头极少,导演似乎有意回避,他努力把二者之间的感情,上升到精神层面,但是,他又总在一些细节处,渲染他们的欲望。
她风情万种地倚在门前看他,他痴迷地注视她的一举一动,互相纠缠的目光,满是欲望的味道。剪辑和配乐,是本片最值得称道的两点。时间和空间,被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仿佛过去与未来,被安放于同一场景。观众不知不觉地,随着他一起欣喜或哀伤。画廊老板第一次为杰克介绍作品时,镜头静静地从上直射,呈现出 18岁的杰克,场景就是泰坦尼克号的船头,小杰克闭着眼镜,但是,可以看出眼珠水银一样活泼。介绍完后,杰克一起身,就又回归现实了。这样的镜头比比皆是,就好像时间刚刚遛了一个弯儿,一回头我们就和自己不期而遇。杰克向画廊老板求婚成功,镜头由她的脸反打向他,出现在镜头里的,却是小时候的他。观众看到他稚气未脱的脸上,泛起了胜利的微笑,少年的梦想实现了。
本片最开始,有一段舞蹈,那就是“船头舞”。从艺术角度来讲,它只能算是一段即兴肢体语言,但是,导演不厌其烦地让他跳了五次,目的非常明显,执着于表达。也只有这样怪异的肢体语言,才能再现杰克的心情,也只有如此,导演才能酣畅淋漓。值得一提的是,这段舞蹈配乐,同样优美至极。动听的打击乐势如奔雷,天风海雨一般汹涌而至,粗犷的歌声在远处悠然而起,二者情势迥异而天衣无缝,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浓郁的异国情调。尊贵的钢琴,偶尔灵光乍现一样地唱和,就有了曲高和寡的落寞,以及遗世独立的高韬。婚礼那段萨克斯曲,热情奔放,宛若天籁。一袭嫁衣的画廊老板,在音乐声里为一位顾客免费介绍作品,然后,回头微笑,恍若仙子。
老流氓弗洛伊德说,“感情欲望通过对另一个人的爱,以可接受的方式得到满足,而这个人,通常是与被禁止的性爱对象相类似的人。”杰克完全体现了出来,而画廊老板则太洞若观火,她知道爱情,早晚有不能再升华的那一天,她害怕会有一个更优秀、更值得爱的人,出现在她或他面前,她害怕现在成为曾经。画廊老板甚至知道,闯进画廊里躲避妻子的那位丈夫,就是他们的未来。一段完美的爱情,升华了生命质量,而生命最终也因这段爱情戛然而止。
结论因人而异,但是,尼采说“我们爱生命,并非因为我们习惯生命”,爱情是不是也应该去经营?如此说来,所谓爱情,所谓生命,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我们做到两点,一是像杰克那样寻找,二是像画廊老板那样挽留,不过,二者的结果,可能殊途同归。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里说:“我们希望美丽的生命能不断繁滋,如此,美的玫瑰才永不消亡。”既然生命如此,那么,爱情是不是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