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慕云需要一个懂他的人,来安慰他孤独的灵魂,而苏丽珍,就是他最后的港湾。外在的冷漠、坚强与独立,都是他内心脆弱的掩饰,就像刺猬,总是用坚硬的刺来保护自己。可是,就像刺猬,总有收起刺的时候一样,爱情是所有情感的源头,也是尽头,而尽头注定了一片孤独。影片结尾,周慕云回到了香港,他来到了曾经和苏丽珍一起住过的房子,那里已经物是人非。他在墙上留下了一个洞,仿佛是在向过去告别,又仿佛是在期待着什么。苏丽珍也回到了香港,她来到了周慕云曾经工作过的报社,那里也已经换了新的主人。她在门口徘徊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进去。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错过了彼此,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和《2046》一样,本片的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浓郁的怀旧气息,观看这样的电影,你无法不被那种独特的氛围所感染。但是,不要忘了这是王家卫的电影,随时随地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影片在国际上放映时,有观众被王家卫对情感的细腻描绘所打动,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可是,在当事人看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无论是周慕云的离开,还是苏丽珍的等待,都是他们对爱情的坚守。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彼此的爱情,哪怕这份爱情,最终只能成为回忆。他们互为对方的猎物与猎手,他们注定了只能这样,彼此伤害,彼此依赖。
人类一旦陷入爱情,就不免有些许迷茫,在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世界中,人是最脆弱的,也是最坚强的,不过,坚强对人类而言,有时是个伪装。周慕云需要用冷漠来保护自己,性是他最后的防线,外在的热情、浪漫与温柔,都是性的另一种形式,就像盛开的玫瑰,总是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可是,就像玫瑰,总有凋谢时一样,爱情是所有欲望的源头,也是尽头,而尽头注定了一片荒芜。
影片结尾,苏丽珍来到了周慕云曾经住过的房间,她看到了墙上的那个洞,她知道,那是周慕云留给她的。她坐在床上,默默地流泪,她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结束了。扮演苏丽珍的是张曼玉,她是我见到的,唯一把优雅与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演员。本片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她的表现,你会相信这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种人,既高贵又妩媚、既坚强又脆弱、既传统又现代。
可惜的是,本片之后,她的演艺事业也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反倒是周慕云,这个孤独的男人,在影片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苏丽珍来说,周慕云是她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他的出现,让她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她对他的爱,是真挚而深沉的,她对他的等待,是执着而坚定的。她把他藏在心底,用回忆来温暖自己的心灵。没有比回忆,更适合疗伤的了,没有比这种坚守,更能体现她的价值了。片中一对情侣在雨中漫步,他们手牵手,享受着彼此的陪伴。幸福与痛苦,会因为对象不同而截然不同,就像王家卫的世界里,总是充满了各种无奈,在他的语境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每个人到最后,都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
周慕云以前是个孤独的作家,但现在他是个成功的商人。苏丽珍以前是个普通的秘书,但她对周慕云的爱,让她变得与众不同。他们之间的爱情,是那么的美好,又是那么的脆弱。影片处处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导演王家卫的本事是,他能把每一个矛盾都变成艺术,展现给自以为是的人类。最后,关于本片的情爱镜头,王家卫对性的展现,都是含蓄而内敛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但是,片中的情爱镜头,还是没有《花样年华》这个名字浪漫,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的感情,都在眼神和对话中体现,他们的亲热,也是点到即止,就连他们那场雨中的告白,也都是隐喻意义大于实际用途。
王家卫想说的是,爱情是一切情感之源,也是一切情感的终结。处处是爱情,处处又不是爱情,由此,影片遍地的隐喻,就不足为奇了。有多少人愿意用爱情这样的字眼,来称呼周慕云和苏丽珍呢?又有谁能否认在那段日子里他们的相知相爱?感情是可以被定义和规划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