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仁在咫尺——孔子论仁的可得性(1 / 2)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首页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要去行仁,仁就会到来。”

首先,“仁”在孔子的整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体系中,始终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它宛如一座巍峨高耸、光芒万丈的道德灯塔,引领着人们前行的方向。“仁”所代表的是一种至高至善、超凡脱俗的道德境界,其内涵广袤无垠、深邃幽微,涵盖了众多层面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的美好品德。

例如,对他人怀有那种源自灵魂深处、毫无保留的真诚关爱与慈悲怜悯,这种关爱超越了世俗的利益考量,是一种纯粹出于人性本能的善良驱动;具备那种质朴纯真、毫无杂质的醇厚善良品质,无论面对何种复杂多变的情境,都能坚守内心的善念,以善良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和对待他人;拥有那种宽广无垠、如同浩渺宇宙般能容万物的宽容胸怀,能够以博大的胸襟谅解他人无意或有意的过错,不心存怨恨、不心胸狭隘,展现出一种豁达大度的风范;秉持那种刚正不阿、坚定不移的正直公正操守,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是非善恶抉择时,始终坚守不可逾越的道德原则底线,不偏不倚、公正无私,坚决扞卫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此外,“仁”还包容了诸如谦逊有礼、不骄不躁,诚信为本、一诺千金,勇敢无畏、挺身而出等一系列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高尚道德品质。

“远乎哉”,这里的“远”并非仅仅是指物理空间距离上的遥不可及或者难以跨越,更是一种在精神层面和心灵深处对于某种境界或目标感觉难以触及、无法实现的抽象描述。“乎哉”作为一种典型的古代汉语疑问语气助词,其运用在此处极大地增强了整个句子的思考深度和质疑力度,引发人们对于“仁是否真的如此遥远、难以企及”这一问题进行更为深入、更为严肃的反思和探究。

“欲”字在这句话中的含义深邃且关键,它绝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那种肤浅、短暂的“想要”或者“希望”的层次,而是一种源自生命内核、源自灵魂最深处的强烈渴望、炽热向往和坚定决心。这种渴望犹如熊熊燃烧的烈火,炽热而持久,是一种不惜一切代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然信念。

“斯仁至矣”中的“斯”,精准地表达了“这”“如此”“这般”的意思,强调了一种直接、明确的指向性。“至”字则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到达”“实现”“降临”的含义,意味着仁的状态或境界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得以达成和呈现。整句话深刻地强调了只要我们的内心深处真正萌发出那种真挚无比、坚定不移的渴望,并能够将这种渴望转化为切实可行、坚定不移的行动去努力追求仁,仁就能够如同春风化雨般自然而然地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以实现和充分体现。

综合来看,孔子通过这看似简洁明了却蕴含无尽智慧和力量的话语,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地阐述了仁并非是一种虚无缥缈、遥不可及、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的理想化状态,而是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和最切实的行动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