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论语·里仁>第3章 仁者的公正情感表达》(1 / 2)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首页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说:“只有那些拥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公正无私地喜爱他人,也能够旗帜鲜明地厌恶他人。”

首先,“仁者”指的是那些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了较高境界,内心充满仁爱、善良、正直等美好品质的人。他们的行为和判断以仁德为准则,不受个人私欲、偏见和狭隘情感的影响。

“好”在这里不是一种肤浅的、基于表面因素的喜欢,而是一种基于对他人内在品德和行为的深入了解与认可而产生的真挚喜爱。这种喜爱是出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赞赏。

“恶”也并非是出于个人仇恨、嫉妒或者恶意的反感,而是对违背道德、伦理和正义的行为及品质的坚决否定和批判。

仁者在表达“好”与“恶”时,能够超越个人的情感偏好、利益关系和社会地位等因素,以一种客观、公正、全面的视角来评价他人。他们不会因为某人与自己关系亲密就盲目喜爱,也不会因为某人对自己有过冒犯就心怀恶意。

例如,如果一个人诚实善良、乐于助人,仁者会真心地对其表示喜爱和赞赏;而如果一个人虚伪狡诈、损人利己,仁者则会明确地对其表示厌恶和谴责。

这种公正的情感表达,源于仁者内心深厚的仁德修养和对道德原则的坚定遵循。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仁德与公正判断的深层逻辑

仁者之所以能够做到公正地喜好和厌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内心深处的仁德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内在指引。仁德使他们拥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和分辨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为表面的伪装和迷惑所误导。

同时,仁德还赋予了他们高度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不被个人情感和私利所左右。

此外,仁者对于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们将这些准则内化于心,成为判断是非善恶的基准。因此,他们的喜好和厌恶并非随意而为,而是基于对道德真理的坚守和扞卫。

2. 对人际关系的全方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