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做法,就跟东汉末年袁术称帝一样,谜之操作。
至于北地其他流寇,基本上入不了眼,思来想去,也只有宋阀是最好的选择。
闻言,岐晖老道沉思良久,点点头,脸上露出凝重之色,“老道惭愧,本以为道友只是想让道门为宋阀所用,没想到你竟然有这样的胸襟和眼光。”
以他的见识自然不会看不到这样做的好处,这也是苏铭坦言的原因,跟聪明人讲话不必弯弯绕绕,天师府早就投向宋阀,岐晖老道刚刚也表明了立场,有两位领头羊做表率,其他的道派如何选择自然不用多说。
苏铭笑而不语,并未再多言。
道门联盟达成,道子徐子陵主事,可代表整个道门,从某种意义上比师妃暄和绾绾的地位更高,也更有权利,至少她们代表不了自己所在佛魔两派。
……
藏书阁中,苏铭坐在案前,手上一卷竹简,神态悠然,心神沉入识海:
镜主:苏铭
世界:大唐双龙传
身份:宋阀军师,徐子陵之师,天下三大宗师
世界本源:二十八万三千四百三十一
世界崩坏度:百分之二十八点三。
捕捉时空倒影次数:零
穿越次数:零
距离他在终南山上击杀宁道奇已经过去半个月,宁道奇之死传遍天下。
这不是什么阿猫阿狗,是一尊货真价实的大宗师,站在武道最顶峰的高手之一,就这么死了。
道门合流、宁道奇身亡、慈航静斋迁出终南山……
每一件事都足以震动江湖,惹人遐想,却在同一时间发生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宇文化及称帝更劲爆,更引人注意。
其中,苏铭以清理门户为名,击杀散人宁道奇,踩着他的尸骨上位而名声大噪,短短半个月就名传天下,响彻宇内,一跃成为天下几位最强者之一。
以前,大家只知道三位大宗师的名头,因为即便是宗师已经是寻常武者高不可攀的对象,更遑论是大宗师,但如今,一个大宗师数招之内击杀另一位大宗师,给他们带来的震撼无以复加,更让许多势力忌惮。
江湖上更是出现了这样的风声,三大宗师当中,以玉道人苏铭为首,武尊毕玄次之,奕剑大师傅采林居于末位。
其中若论杀敌之数,当是毕玄最多,但即便是他也没有击杀大宗师的战绩,毕玄排在苏铭后面情有可原,至于傅采林,撮尔小国之人只配当第三。
对于这个排名,苏铭只是一笑置之,不以为意,名声不过虚妄,对于江湖人而言,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想要在江湖上混,没有足够的实力,寸步难行。
……
洛阳,静念禅院。
佛堂之内,四大圣僧再度齐聚,气氛与之前却大不相同,长久缄默之后,帝心尊者缓缓开口,声音沉稳不复往日的强势,“道门合流,已成我佛门大敌,诸位有何对策?”
禅宗道信和尚不语,只是一味的饮茶,天台宗的智慧大师手捻佛珠,眸光闪烁,“或许,我们应该暂缓跟宇文阀敌对,先对付宋阀。”
三论宗嘉祥圣僧神色疑惑,“宋阀远在蜀地,李阀在河东,只有宇文阀有能力对付他们,你要如何让他们出兵?”
这其中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人,宋缺,当世兵法大家,没有几个人敢说能在沙场上胜过他,宇文阀实力不弱,很难被他们借刀杀人。
帝心尊者庄严面容露出一丝苦涩,“大宗师,唉,梵斋主此举走差了,当日但凡有我们之中两人在,宁道奇就不会死在那,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江湖传言,佛门四大圣僧联手可战大宗师,因此,大家公认佛门也有大宗师战力,再加上宁道奇这个编外人员,才造就了佛门的强势。
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四大圣僧可战大宗师,也仅仅只是有出手的资格罢了,就跟遮天大成圣体能叫板大帝一样,除了叶黑,巅峰大帝不是什么圣体都能来碰瓷的,甚至就连自斩一刀的之尊,也得以命换命才行。
放在这里道理也是一样,不然你以为为什么石之轩成为大宗师之后,四大圣僧为什么不再继续追杀他了,因为他们不敢,稍有不慎,那就是在送死。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宁道奇之死,算是彻底撕下了佛门的遮羞布,苏铭一句话逼得慈航静斋搬离终南山,他们屁都不敢放一个。四大圣僧更是连夜从河东离开回到静念禅院,时时刻刻待在一起,生怕落单被人收拾了。
连宁道奇都死在那人手上,他们可不敢保证苏铭不对他们出手,毕竟他现在是中原“唯一”的大宗师,其实还有一个半,但这一个半都不是佛门的,宋缺算一个,石之轩算“半个”,只要拿到邪帝舍利,他立马就能恢复正常。
从这里也足以看出佛门骤然崛起,底蕴之浅薄,当世巅峰高手,佛门一个都没有,魔门更是人才辈出,破碎虚空的高手中就数魔门最多,至于佛门,貌似就没一个人能达成破碎虚空的成就。
良久之后,帝心尊者眼里闪过一丝决断,“唉,上天如此,为之奈何,事到如今,只有往草原一行了。”
宋阀突然出兵,打断了四大门阀的节奏,李渊被迫提前起事,那时候的隋王朝元气尚在,颇有实力,面对李家的背叛,他甚至不惜放出了宇文阀进入关中。
李阀没能鲸吞关中,奠定一统之基,反而被困在三晋之地,这时候的三晋可不像后唐那样昌盛,可为王霸之基,无论是西出,东进,还是北上,路子都被堵死了。
但如今,为了抵抗苏铭这个大宗师,为了李阀能一统天下,帝心尊者不惜引入草原突厥进入中原,至于这个过程要死多少汉人,中原会变成什么样,全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再这样下去,佛门的根都要被人刨了,反正佛门是外来教派,五胡乱华时期更是为胡人所用,死再多汉人,他们也不在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