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曹爽身死(2 / 2)极简两晋二百年首页

曹爽方:

1,大将军,宗室,曹叡钦点辅政大臣(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可调动全国军事力量)

2,大司农桓范(曹爽智囊,国家财政部长,可动用屯田部曲作为后勤保障)

3,皇帝曹芳(大魏正统,权威性极高)

4,数千兵卒(《资治通鉴》:伐木为鹿角,发屯田兵数千人以为卫)

司马懿方:

1,太傅,曹叡钦点辅政大臣(荣誉职位,享受高官待遇)

2,政变的三千死士(人是哪来的?要么是曹芳当初给司马懿的三千兵权,说明曹爽当真没下重手,兵权都没收;要么就是司马懿私自豢养死士,谋逆大罪)

3,郭太后诏书(合法性有限,仅在曹芳未成年时代行皇帝职位)

4,老臣士族支持(他们只是看不惯曹爽并且维护自身利益,内心仍忠于曹魏政权)

场外因素:

1,大魏关中军区:司马懿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曹家同样经营多年,盘根错节。夏侯霸时任征蜀将军,夏侯玄时任征西将军。

2,大魏淮南军区:曹家根本盘。囤集重兵,实力雄厚。

3,大魏中央禁军:司马师控制部分,曹爽兄弟控制部分。

抵抗策略:

携天子前往许昌,用许昌武器库武装军队,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司马懿谋逆,私调禁军谋反,令全国军队勤王,共讨司马懿。

似乎也是稳赢的局啊。

可能曹爽自身属于贪恋富贵,不敢放手一搏的普通人性格,也可能属于那种不太善于处理应急突发情况的人,一遇到紧急情况习惯性麻爪(比如在史书上留下了诸如“爽流汗不能对”、“迫窘不知所为”等丢脸性表述),被司马懿抓住了心理弱点,一波进攻直接带走。当司马氏取天下之后,曾经损害了士族利益、站在士族对立面的曹爽自然成为了“人民的公敌”、“历史的罪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直至今天。

可悲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