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哗啦啦的笑个不停。
第六章
报到文化部的张扬威博士,把“米泰拉”这名字正正规规添写到体重秤的表格里,她名列在第四栏,后面画了一面泰国国旗。文字用了像蚯蚓爬行的少有人识的甲骨文,今日体重:149斤。再划上一根大大的斜杠,“到此结束”。
张扬威和穆峰同一天进部里,还有另外两位博士,他名列第四,就差二点五公斤被拒之门外。不为什么原因,就是超重。如拳击手体重过了这个挡,要另选对手。
“太胖了。我们文化部门也要有点形象,虽然不像外交部、国防部要求那么高,但这张博士过挡了。”当时的面试官是这样评价他的面试结果。
“超标了?我一定减肥。文化部的标准,就是我人生的奋斗目标。考官,请给我一次机会。如果三月内不达标,提脑袋见。”
“我们是招博士,不是招死士。你立什么军令状?”面试官调侃张博士。
“算了,给你一个及格分!”面试官给了一条生路。
这样,张博士才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进了部里。和穆峰分到同一个寝室,这是一套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作为福利分给才进部里的青年人才,产权属单位,租金是福利性的。这类房特色是客厅小,卧室大,不隔音。一人一间的卧室是属于各自的天地。客厅、厨房、卫生间公用。
第一天入住,张博士就买了体重秤,他没忘记自己许下的诺言,开始减肥。高学历的博士肯定不会相信什么减肥药。那是无知少女干的事。
“管住嘴!”
从每天的吃开始。张博士宣誓道:“穆峰,从现在起,我每天在单位餐厅,饭菜要吃得和你一模一样。”为此,餐厅师傅背地里骂人:“这人神经病。部里抢来的啥子博士人才?”张博士要求碗里肉片的肥瘦、长短、厚薄都要和穆峰的一模一样。师傅见他来打饭菜,把饭勺递给他,讥讽道:“自己来,看你张博士有没有哪水平。”
张扬威换了个办法,买三份菜,颠来倒去换成一模一样,他才会吃。
一周后。张博士脱得光溜溜站上体重秤,一丝一毫都没减。为配合他减肥,故意少吃肥肉的穆博士倒减了一斤。
“咦。穆博士,我每天和你吃的一模一样,一丝一毫都不差。连上厕所的时间次数,我都和你同步。为啥你没长肉,倒轻了呢?”
“你说为什么?”
“不知道。”
四川的穆博士,调侃他:“你个小陕娃,瓜脑壳。你研究甲骨文的,追根溯源嘛,不就是小时候裤带面吃多了。”
陕西的张博士,回击道:“你个川怂娃,回锅肉才吃多了,个个都像瓜娃子。”
两人都喜欢用家乡俚语俗话调侃,对骂。在京城,穆博士和张博士都是外乡人,说家乡口语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多少算做填补一份对家的思念。
张博士靠吃减肥,宣告失败。
“迈开腿!”
张博士起床开始第一天的晨跑。穆峰还在睡觉,天刚亮起床去楼下小店吃早餐,发现一个胖子趴在餐桌上睡着了,鼾声吵的店小二都烦,一看这人竟然是张博士。
“没法了。如果运动减肥我能减下来,七岁,我他娘的就是一帅哥了。”张博士在小学就超重。
“兄弟,你人都已经跨进门了,部里谁还管你的体重?”穆峰劝他放弃。
“不。一诺千金,立了军令状的。三个月减到一百五,不就是多了八十斤嘛。”张博士像条秦川汉子。说到,就要做到。
“张博士,你相信科学?还是相信意志?””
张博士如发表一篇论文的回答道:“我相信科学。减肥相对于意志,是道难于逾越的鸿沟。但减肥相对于科学,是道简单的小学生数学题,二百三减八十等于一百五。运动减肥是科学,卡路里是可以检测,肉眼看见的。意志减肥是伪科学,意志在哪里?仪器检测,看不见摸不着嘛。哪项运动减肥呢?因人而异,只是我还没找到那项运动适用于我。不过,我坚信,我会找到。”
“送你一条真理,减肥可以助长爱情发生。这真理经历过千千万万个胖子的千锤百炼。”穆峰给了他一条真理。又补充一个信徒的虔诚,以示完整。说:“虽然我未曾实验过。但我确信有,我是这条真理的信徒。张扬威博士,你愿意做真理的追随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