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宁王之乱(七)(2 / 2)大明:嘉靖是我哥首页

“他们这正经,规矩,好像是真的!一天下来,都没有惫懒,困顿,疏忽大意,瞌睡的人出现,就是这么一点,让臣感到非常不对,另外还有一点,这府中年纪小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臣不是指小孩子,而是那种大约二十郎当岁,十五血热年的人,并非护卫或者巡逻,但皆行之匆匆。”

“江彬,你说的没错,这便是朕最欣赏你的地方之一,你确实心思灵巧,处处留心,玩朕能与你玩的开心,办事也叫朕放心,钱宁便是这一处不如你,他只会耍些乐子,做事全然是个蠢笨的。”

“谢陛下夸奖,臣受之有愧。”

“诶,无妨,朕观这名堂弟,也觉得他实非等闲藩王,他把自己的聪慧隐藏在规矩之中,隐藏在惶恐脸面之下,可惜年纪太小,不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哪里有十一岁,就敬守规矩,如待神明的孩童呢?他今天哪怕只透露出一丝违背律令的行为,朕都只会是敲一笔钱财便走,可惜,可叹!”

“陛下,难道您认为兴王殿下背后隐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又或者说如那宁王朱宸濠一样,将南昌之府搜刮到民不聊生?聚纳山匪贼寇为兵,图谋造反?”

“如果是这般简单就好了。”

“臣不解。”

“怕就怕他藏的是真救民之作为啊。”朱厚熜一声轻吟。

“为何?”

“你不必了解,江彬!”

“臣在!”

“去,带着锦衣卫,去城内绕一圈,查一下有没有与其他州府不一样的地方,给你,给你两天时间,什么消息都没有的话,就不必来见朕了,自己跳护城河吧!”

“末将领命!”

“谷大用,发一封信,叫张永去荆州......张永不行,那家伙现在和文臣们走的太近了,你们这些个老家伙啊,出去刘瑾,张永,还有你,居然就没有可堪一用的了,朕要你们有何用?”

“老奴我,老奴我,没有本事,只有一颗忠心可以剜出来,至于其他人如何,老奴还有一个侄儿,老奴的话,那孩子是不敢不听的,或许可以驱策一番。”

朱厚照淡漠的一眼丢过去,立刻叫谷大用抖的和筛子一样,将陛下从小服侍到大的他,看到这个眼神,才明白,他的陛下对这件事情重视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上一次,是和刘瑾讨论如何才能有钱练兵的事情。

“你想要提携你的侄儿乎?”

“老奴不敢,老奴是陛下的人,老奴谁也不敢提携......”

朱厚照轻轻摆了摆手“可以,让马永成、丘聚与你那侄儿一起,带着东厂与你麾下西厂的人马,在襄阳,荆州一带,搜集些关于兴王府的消息,可以是生意上的往来,可以是关于好名声的来源,随你,只要朕觉得,消息有用,你那侄子的名字就可以呈送至朕的面前,朕赐一个朱姓,也未尝不可。”

“老奴谢过......”

“如果消息无用,你侄儿的皮,便制作成马鞍吧,刘六刘七的皮,朕恰好也用得腻味了,唔,按照马速来算,来回往返,朕不是那不讲道理的人,七天,朕给你七天时间。”

“陛下,陛下,老奴的侄儿年幼齿轻,况且马永成、丘聚二人,向来与老奴不对付,这等大事,不可随意托付给他们啊......”

“你......这是要违背朕的旨意吗?”

“老奴这就去,老奴这就去做。”谷大用嗓子都更尖细了几分,磕头如捣蒜,然后猛地就冲了出去,活像是被人掐住了并不存在的蛋。

“江彬,你还不去?”

江彬收起了毫不掩饰的嘲讽式笑容,恭恭敬敬行礼,而后直接问道“请恕臣僭越,臣有两个事情不得不请教。”

“说吧。”

“臣可以做到哪一步?”

“别闹翻天就成。”

“臣可以借用陛下的名号行事吗?”

“朕没有需要顾虑的名声。”

“臣这便知道该如何做了。”

“你比谷大用有用多了,你看着罢,这厮看着也是奔出去办事的,最终也不过要用朕的恶名来做事,诶,江彬,像爱卿你一样顶用的人要是再多一些就好了。”

“陛下谬赞了,臣告退。”

江彬低垂着眼睛,做出令朱厚照满意的臣服之态,迅速便离去了。

朱厚照端坐在大殿中,看着殿内昏暗的烛火。

那点儿烛火,只有凑到近前之处,才能够让人勉强能够看到字。

有能够让烛火照亮整个大殿的方法吗?有!烛台架子上,多放蜡烛,十几个火焰齐放光芒照落一角就能够做到。

大殿之中只需要点燃六至八个烛架,整个大殿也不会叫人觉得有多昏暗。

再有专门太监宫女看管烛焰,刮烛泪,取残烛,悄开门窗,扇风吹烟火气,如此殿中便会有轻微的淅淅索索之声,连叫人感到孤寂也不会。

这种做法,当然是稍微靡费了些,皇宫烛火开销想来是占据所有小开销之中,数目最大的那一笔。

甚至不必去特意查看,也能够知道,有小太监,小宫女在其中摸了些东西去。

可朱厚照不在意,并且认为这就是人最真实不虚的一面,就是最叫人安心的一面。

有时候在皇宫之中,在设置的街店里,他都会让宫里这些人拿出自己私藏的物品换售,买卖,与之同享民生买卖之乐。

至于百姓他们自己是不是真的对活计感到快乐,他是不管的。

这样的生活,他已经过了很多年,对于明亮的大殿也已经适应了很多年,对于世间繁华之人不约而同的贪婪低劣也已经同行了很多年。

朱厚照眼里的烟火,是不会改变的了,它们就该是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绑定在一起来用,连以清名满天下的杨先生,对此也不会讲些什么。

但......现在摆在眼前的,却又是怎样一副吊诡的场景呢?

原来烛光,是可以这么幽暗的吗?

窗台处,烛台处,灯奴上,桌台上,笔架边,砚台边......

一整个大殿所有灯烛加起来,可能都不如他殿内两个灯架加起来用的多。

问题关键是什么,是自己,一名皇帝在凤翔殿内正在这里居住,然后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人来添加烛火。

这也就说明了,对于朱厚熜来说,对于兴王府来说,这种程度的烛火,就是远超正常规格,平日所用,可以用于迎接皇帝的规格。

那么旧的问题又回来了:你藩王,这么节俭...要做什么?

朱厚照的困意始终涌现不起来,他坐在殿中主位之上,神情晦暗不明。

如果他的杨先生在旁边看到他现在这副模样的话,想必反而会露出一些欣慰的笑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