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跋涉(1 / 2)云天破:亡秦者,谁?首页

峰峦林立,初冬的秦岭已经是寒意凛然。

山间的湖水倒是十分清澈,让我看清楚自己的水中戎装倒影。

身着葛黄色的长襦,腰束拇指宽的革带,略过膝下的裤子,小腿上扎着裹腿,外罩破陋的皮质铠甲,看上去哪里有影视剧里面的古装战士风采?

我倒是自感有几分的拉胯。

不过,我的发型是有特色的,真正张扬出几分的刚锐,还有手持的长铍是实打实的战斗利器。

不像其他人的束发、侧绾发髻或头戴赤钵帻,我是蓬乱的短发,正好符合别人眼里蛮子的形象。

我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我清楚留长发而不勤于打理的弊端,战场上一旦长发散乱了更是意味着危险,光头和短发就不会被对手轻易纠缠,而且受伤时包扎起来更方便。

为了剪成短发,我也是下了功夫的。

部队里有工匠,我费心讨好了其中的一个,让他帮我打造了把粗制的剪刀,然后一点一点地才自己剪成了短发。就这个条件,不能和现代美发屋的Tony老师在手艺上看齐。

我的同伴们、伍长和什长,都觉得我的发型挺精神的,尽管他们无法也模仿。此外,还都夸我是个聪明人,竟然想出了剪刀这个蛮好使的新鲜玩意。

我属于一支秦军五百人大队的一员,我们的统领是个秦尉,又称“五百主”;我所在的作战单位是重步兵百人队,队长被称为“百将”,往下的军官依次是屯长、什长和伍长,当官的都是和我们混编在一起的秦人。

甲胄原始简陋,戎装的御寒保暖性也只能给差评!就像我,里外穿了三层衣袍,最外一层是加厚的絮衣,可是山风吹来人便会瑟瑟发抖。

所以,我们在休息的山坡上燃起了簇簇的篝火,幸好秦岭山中不缺柴火。

听我们的十夫长胡诣说,若是在秦国的本土城邑里,连砍树打柴都不能随便的,否则便是犯法,那个害人王八蛋公孙鞅当年制定的狗屁之法,可惜没被大王一起废除了。

十夫长胡诣和我们的伍长乔虔有头盔和盾牌,还有防身的匕首,但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花钱装备的,而我和其他伙伴的所有家当都是官府配发的,因为我们本就是一无所有的役徒。

我属于最早领到了武器装备的一个,在都江堰工地的秦军库房被武装起来,大概是因为我属于极少的自告奋勇者,而且身材醒目看上去够蛮风十足。

我更多的队中伙伴们,是在途经的城邑和兵营里才陆续得到戎装和武器的。

秦人对军队的粮草是很在意的,他们知道这是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不过,这个时代连铁锅都没有,我们宿营时候就地垒个土灶,架上陶制炊具煮饭菜,一路上都是这么过来的。

“都动作快些!吃完了还得抓紧了再多训练。”

我们的屯长在吆喝,他是我们这五十人分队的长官,也是好心,所以大家都加快了吃喝的节奏。

说来,我们每日行军通常只有朝食和晡食两餐,也就是早饭和傍晚饭,打仗时才会更灵活些的。

山梁、峡谷、密林、溪流、栈道,我们一路跋山涉水,一个半月后终于疲惫地抵达了秦国的陇西郡。

都说是蜀道难,其实是被唐代的诗仙李白给忽悠了。

陕西到四川的古代蜀道确实难,伍长乔虔说他一路南下都是艰险的栈道!

但是,我们从都江堰出发赶到甘肃的天水地方,却算不得路途特别艰难,这一段是跨越秦岭的捷径,虽然要路过羌氐部落出没的地方,也没啥正经的道路。

我们的队伍全是步卒,又是两万多人浩浩荡荡地行军北上,所以一路花的时间更长些。

“这一带的山川天地,是我们秦人的发祥地。”十夫长胡诣向我们介绍,“先人们当年筚路蓝缕,主要对付收拾西犬丘的戎族,现如今咱们要对阵的是月氏人的兵马。”

“胡什长,你亲手杀过多少个敌人?”

问话的是个蜀人,这小子原本是繁县乡下某村的农户,和邻家因琐碎发生口角,打架输了,便私下里偷了邻人家的两只鸡报复。

谁成想,这事情让他们乡里的亭长和求盗给知道了,上纲上线,两个当事人都被送到了都江堰工地做苦役。

亭长属于秦国的基层小吏,比县令差了两级的;而求盗还是亭长的手下!但按照秦法就有这么大的权力让人动辄遭罪!

说起高大上的秦国律令,还有更为匪夷所思且让人浑身冰凉的。

也是和鸡有关的一个案例,也发生在蜀地的乡下。

税吏到一个村落里去征收实物贡赋,发现一户人家竟敢漏报少报自家养的鸡的下蛋数目,而将二十个鸡蛋煮熟了并藏起来,那家病弱的老人和孩子还偷吃了其中一些。

这还得了?!

于是,这家人便犯罪了!

罪名是侵吞国家财产,有违官府宣扬倡导的“公而忘私”或曰“大公无私”美好品格,必需严加惩处以儆效尤。

然后,那家人被抓起来作为思想肮脏龌龊的坏典型来示众,最终还有一个男丁被送到了都江堰工地服刑,从前和我住一个工棚的难友。